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临床使用的本类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和抗麻风药(醋氨苯砜)等。本类药物均系苯胺的酰基衍生物,其共性是具有芳酰氨基,基本结构为

1.典型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及醋氨苯砜抗麻风药。结构为

2.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后显芳伯氨基特性:芳酰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芳伯氨基,并显芳伯氨基特性反应。水解反应的速度受空间位阻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2)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酰氨基上的氮可在水溶液中与铜离子或钴离子络合,生成有色的配位化合物沉淀。此沉淀可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后呈色。

(3)酚羟基特性:对乙酰氨基酚有游离酚羟基;醋氨苯砜酸水解有酚羟基,可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可相互区别。

(4)弱碱性: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脂烃胺侧链有叔胺氮原子,显碱性,可以成盐,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

(5)水解产物易酯化:对乙酰氨基酚,酸水解生成醋酸,在硫酸中与乙醇反应,发出醋酸乙酯香味。

此外,本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均可供分析用。

(二)对乙酰氨基酚的分析

1.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本品的熔点为168~172℃。

2.鉴别

(1)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

注释: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酚羟基,水溶液加三氯化铁溶液,显蓝紫色。

(2)取本品约0.1 g,加稀盐酸5 mL,置水浴中加热40 min,放冷;取0.5 mL,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 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 mL,振摇,即显红色。

注释:对乙酰氨基酚加酸水解生成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对乙酰氨基酚片则先用丙酮提取对乙酰氨基酚,再进行红外光谱鉴别。

3.检查

(1)有关物质:

1)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取本品细粉1.0 g,置具塞离心管或试管中,加乙醚5 mL,立即密塞,振摇30 min,离心或放置至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每1 mL中含对氯苯乙酰胺1.0 mg的乙醇溶液适量,用乙醚稀释成每1 mL中含50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0L与对照溶液40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苯(13∶5∶2)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检查项为“对氨基酚及有关物质”。临用新制。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溶剂[甲醇-水(4∶6)]制成每1 mL中约含20 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对氨基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上述溶剂溶解并制成每1 mL中约含对氨基酚0.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 mL,置同一100 mL容量瓶中,用上述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8.95 g,磷酸二氢钠3.9 g,加水溶解至1 000 mL,加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2 mL)-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40℃;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不低于2 000,对氨基酚峰与对乙酰氨基酚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精密量取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对氨基酚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对氨基酚不得过0.005%,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峰面积的0.1倍(0.1%),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酸峰面积的0.5倍(0.5%)。

(2)对氨基酚[《中国药典(2005版)》]:取本品1.0 g,加甲醇溶液(1→2)20 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1 mL,摇匀,放置30 min;如显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0 g加对氨基酚50g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5%)。

(3)溶出度检查:《中国药典》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检查。

检查方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以稀盐酸24 mL加水至1 0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依法操作,经30 min,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制成每1 mL中含对乙酰氨基酚5~10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7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每片的溶出度。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请扫码观看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本类药物均有紫外吸收,在适宜的溶剂及浓度下,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中国药典》利用百分吸收系数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原料、片剂的含量。

1)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取供试品约40 mg,精密称定,置250 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 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0 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7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

2)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 mg),置250 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 mL与水50 mL,振摇15 min,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0 mL容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57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泡腾片、滴剂、凝胶等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中国药典》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 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 nm。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不低于2 000,对乙酰氨基酚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 mL中含对乙酰氨基酚0.125 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三)本类药物的其他分析方法

1.与Cu2+和Co2+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溶于氯仿则显黄色。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和苯佐卡因等无此反应。盐酸利多卡因,在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钴试液反应,生成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

2.与Hg2+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的水溶液加硝酸汞试液煮沸,显黄色;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显红色或橙黄色,可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