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作用十分复杂,分析难度较大,因此,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相比,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有效成分的难确定性

中药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从整体上来控制中药的质量。中医临床用药一般由几味或几十味组成的复方药材,单味药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复方制剂所含的化学成分就更复杂,中药制剂中产生的疗效是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有产生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有目前认为无生物活性的无效成分;有有机成分,也有无机成分,而且,中药材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某一化学成分在一种药材中为有效成分,在另一种药材中也可能是无效成分。所以,对于中药制剂的研究,很难用1~2种成分作为疗效指标成分。因此,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当综合考虑。

(二)中药制剂组方的原则性和规律性

中药制剂是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而组方的,各味药材在处方中地位不同,有君、臣、佐、使之分,进行质量分析时,首先进行组方分析,通过组方分析首选君药、贵重药及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当君药无明显特征或有效成分不明确而难以分析时,才可考虑分析臣药及其他药。其次,对毒药、剧药成分进行检测,以达到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目前,多根据制剂中某药味有效成分的特性建立控制方法,分析主药或药群的有效成分进行质量评价。

(三)中药制剂中原药材来源和炮制的差异性

中药制剂中原药材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中药材品种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药材规格、产地、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均会影响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表明,在不同的采收期采收,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如薄荷中的薄荷脑于秋季叶变黄时含量最高,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在11、12月含量最高。此外,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等方面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药材应严格遵守中药炮制规范,对炮制工艺、成品质量都要严格控制。

(四)中药制剂剂型、生产工艺及辅料的多样性

含有相同药材的不同中药制剂,不同生产工艺的差别,都将会影响到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中药制剂的剂型较多,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汤、茶、锭等;现代新剂型有合剂、酊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等,各种剂型由于制备方法不一,存在状态不同,剂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分析方法的多样性。有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即使是同一批、同一生产车间,若工艺稍有差别,也很难保证不同批次之间化学成分的一致性。此外,中药制剂所用辅料,如蜂蜜、糯米粉、植物油等,对质量分析均有一定的影响,大多需要进行提取、分离、净化等烦琐的预处理,以排除干扰,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所以,在分析方法上除考虑方法的专属性、灵敏性外,尚需注意药材在制剂中的存在形式、辅料对测定的影响及各成分间的干扰。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若制剂中含有药材粉末,保留有植物组织特征,可用显微法鉴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时,则须将被测成分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来。若制剂是由药材提取物、浸出物制成的,则理化分析法是其主要的分析方法。

(五)中药制剂分析方法的先进性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即使是同一品种,由于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加工方法等不同,其质量也会有差别,中药制剂的组成又十分复杂,各种成分的含量高低不一,许多成分的含量比较低,有的成分含量很低,甚至为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因此,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需要求其专属性和灵敏度。目前,主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分析,如色谱联用技术、药理和生物测定技术及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