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理念是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性的理念,理念先行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的新特征。五中全会的《建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特征。在教学中贯彻五大理念,首先要在教学中树立明确的理念来引领教学。
一是科学整体把握的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从每一个来讲都不是一个新词,而从整体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这几年中,我们对创新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文化创新、行动创新等,但是,创新仅仅停留工作和实际操作层面还不够,必须提高到理念层次。创新作为理念不仅要落实于行,更重要的是内在于心,心是行的内在依据,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理念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理念的确立,不再把创新作为一种口号、领导的要求,也不需要反复说明、强调其重要性和意义,而是使创新理念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到具体行动。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协调要求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我国发展目前显示的不平衡、差距大、层次多特征是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和难点。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硬实力和注重提升软实力协调发展,作为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就是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发展本身也是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把绿色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指标,还必须有生态的指标。全面小康社会一定是绿色社会,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具体体现。绿色发展的着力点是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把生态的要求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身就是创新发展的体现,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本身就是协调发展的体现。
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道路,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实施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具有新的内涵和更高层次的开放理念,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的开放理念。新的开放理念的内容是包括了创新、协调、绿色内涵的开放,开放发展的理念是创新型的开放,已经不是简单的开放,而是包含了更多创新内容的开放,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相协调是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协调的协调发展。所以,五大发展理念不仅都有各自的内容,同时更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理念来把握。
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而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和基本小康的区别点就在于它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小康。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个历史性飞跃,也在世界上展现了中国大国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国坚持共享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前四个理念最后的落脚点,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理念。
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把握是我们把五大理念凝练成一个整体融入教学要树立的重要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教学中,五大理念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是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理念提出来的,我们在各门课的教学中也需要树立一个整体理念,将其融入教学中。
二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的理念来把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力量、制度的新发展、新创造,是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贯彻和融入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把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和五大理念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改革,将使课程内容改革呈现广阔的前景。
三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的精神作为重要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书记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论述;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充分的阐述;对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建设的关系做了充分的论述;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基本特点,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5·17”讲话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的纲领性文献,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把“5·17”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的理念来把握,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在教学理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