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逻辑进路
李 振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连续提出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思想。如何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这些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领域,是当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殊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仔细领会其中的真谛,会发现“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语词。这意味着,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注重激发“中国特色”,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轫点,也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全过程。正是立足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挑战,面向人类遭遇更加“不确定”、多元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性,全面深入发挥和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中国自觉,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在逻辑扭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把习近平系列讲话引入课堂,必须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逻辑上有深刻的把握(而不仅仅是观点的介绍),始终围绕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个逻辑扭结,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逐一贯穿并相互关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