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讲授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根据
“概论”课教材第五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其中,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此章教学可运用理论讲授法,在科学把握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阐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依据。
一方面,教师的理论讲授要阐明五大发展理念根本上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基于这样“三个没有变”,我们就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出发,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在讲授这些理论问题之后,教师要强调指出,五大发展理念归根到底是发展理念,始终立足初级阶段和牢记初级阶段,就是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的理论讲授要阐明五大发展理念直接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全面认识新常态,必须看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的演进。同时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四个“转向”和四个“没有变”的大势表明,经济新常态既面临严峻风险的挑战,又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对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点作了精辟阐释,提出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明确要求。在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之后,教师要特别强调,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又要看到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需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便破除新障碍、催生新状态。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与五大发展理念的逻辑关系,正是经济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