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结合

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结合

在讲授“保障和改善民生”时,可以结合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目的和归宿,一切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全体人民。

教材在这一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共享发展,就是要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教材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入手,比较具体地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五个方面也都是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与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是高度一致的。可以说,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本身就充分甚至直接吸收了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