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话语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1.话语创新是创新理念在教学改革领域中的重要体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由此可见,创新不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要求,而是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一大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实践它,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领域,我们也应重视创新理念的引领,把创新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话语是师生间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主要媒介。教学话语能否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思想传播规律来进行适时的转化创新,是衡量师生间能否形成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就必须重视创新理念的引领,必须将体现创新理念的话语创新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创新理念引领下的话语创新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政策观和形势观的必修课。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学生获取信息与形势政策解释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不再明显[1],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时事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渐失。社会思潮借助网络等现代传媒,以其与社会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以及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广泛深入的影响力等特征[2]深刻影响着“90后”大学生。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话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创新理念引领下的话语创新是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鲜活的教学话语是确保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总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适时的调整,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也是瞬息万变。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可能用一套教学话语或一种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宏观性,教学对象需求的复杂性、多元性与教学目标的高要求等,都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精神。使教学话语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以灵动、鲜活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不断调整的话语表达方式、不断创新的话语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并融入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