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样讲

三、怎样讲

在“概论”课中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就共享发展的融入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和参与者,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小组研讨展示。教师上课前准备好题目,供学生认领。认领的同学召集对同一题目感兴趣的同学组建学习研究小组(一般限制在15人左右)。课下小组全体成员阅读教师所布置的资料,组织对题目的讨论。讨论后推选小组代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并回答班级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二是征文活动。我们教研室在全校举办了探讨五大发展理念的征文活动。要求参赛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调查走访、查找资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围绕“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这一主题,贴近中国现实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选题,自拟题目参赛。我所授课的班级有很多大学生以共享发展为选题进行参赛。从他们的文章来看,他们对共享发展已经有了最为基本的了解。

2.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还比较大。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0.4以上,2008年达到0.491。此后虽然逐年下降,但一直还处于高位,与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有学生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收入差距这么大,能体现共享发展吗?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同学们的思想困惑进行讲解。既要从价值导向来说明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体现,更要从问题导向来认识共享发展。从问题导向来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的办法能否解决,取决于发展的理念是否科学。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特别是分配问题的指南。同时,举出例子来说明我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政策安排和具体举措。当然也要向大学生说明,有了共享发展的理念,也不意味着我国发展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马上就能解决,因为共享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步到位的。

3.在教育途径上,可采用两个课堂相结合,提高育人的合力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要重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与学工部、团委以及其他学生工作部门合作,开展好第二课堂,发挥合力育人的功能。根据我的教学尝试和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二课堂的教育。

一是举办讲座。我们学校的博士生讲师团在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博士生讲师团组织了五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宣讲,分成十多个专题制作成“菜单”供人点播,在校内外进行宣讲。其中关于共享发展的专题点播率最高,校内大学生的党团组织、大学生其他社团和组织多次邀请宣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讲解这一专题的博士生被大学生评为校内的明星讲师。

二是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大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对社会的真实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加深了对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不少同学以共享发展理念为选题,积极申请各种社会实践,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体会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