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纵观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会发现我国出现的这一发展困境也正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美国。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速下滑,GDP年均增长速度从1960—2000年的3.61%下降到2000—2014年的1.78%;尽管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有所复苏,但仍然处于低迷的状况,金融危机后(2009—2014年)年均增长速度为2.21%,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增速。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急剧拉大。2000—2011年,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10年间减少了一成以上。富人上交的税金从1980年开始日益减少,从平均收入的47.9%降到2007年的19.8%。相比之下,1%的少数人收入增加了18%,占有社会财富的40%。再如,作为高福利的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低迷和福利难支的困境,一方面经济增速在停滞边缘,使得财政收入锐减;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支付高额的福利开支。一些国家只能压缩民众福利,但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又激起民众抗议,很多国家政府以举债的方式缓解危机,但随着债务率的高涨,债务危机又成为新一轮发展危机。
长期来看,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贫富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法国经济学者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一书中用世界各国大量的数据论证了: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不平均在市场经济里正在拉大,且有加速的趋势。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的结论不谋而合。马克思认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着不可消除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地面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大量失业人口的基础之上,“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2]
显然,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贫富差距较大和经济增长不景气这一困境。若重走西方经济的老路,或者通过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来提振经济,或者通过压缩经济增长来缩小贫富差距,都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更为严重的是,如今市场经济国家的贫富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见图2),随着时间的演变,政府在其中能够灵活调整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即曲线越来越往原点移动。
图2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与分配平等的关系[3]
贫富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权衡取舍关系的规律表明,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扩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性。在经济低迷时,若政府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可以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但市场经济的作用只会放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若政府通过降成本(主要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高投资积极性,则同样会拉大贫富差距。而在贫富差距较大时,若政府实施福利政策强化在分配领域中的调节作用(就像很多欧洲福利国家所做的),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抑制,但经济增长速度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