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有机融入
从辩证法层面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原理在当下中国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永恒发展原理在当下中国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和现实证明,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原理作“人学空场”误读的强有力地回应。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了对破解我国当前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有着重要作用,关涉当下我国整体性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发展是一项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需要,把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轴心环节揭示出来,对于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平衡性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成果上的价值诉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生于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体之中而缺一不可,其中所关涉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形式的发展的存在。例如,没有创新这一发展的动力驱使,那么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等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彼此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同时,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指向的具体内容涉及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这一辩证法总特征的生动体现。创新凸显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之间的普遍联系;协调是从发展的整体性出发,体现了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国家硬实力发展与国家软实力发展之间等的同步性关系;绿色体现了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之间的正义关系;开放是对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等影响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普遍联系的关注;共享关注的是发展与发展的人民性之间的关系,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辩证法永恒发展原理的生动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同时,事物的运动又促成了其他事物的运动。发展作为一种运动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产生的一种上升运动过程。五大发展理念针对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以及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深刻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辩证方向,凸显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分别所内含的自身否定性的本质和趋势。创新发展就是从传统的注重发展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消解制约未来永续发展中的“短板”,着力形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等的平衡发展结构,从而不断拓宽我国的发展空间;绿色发展则是着力于纠正以往发展中付出的环境和生态代价错误,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以往粗放型发展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态;开放发展实际上就是希冀从以往对外开放中的单一经济领域,拓展到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上来,从而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着力于解决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中国所依然面临的贫富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各类问题和矛盾,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最后,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上有力地回应了对唯物辩证法“人学空场”的误读。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误读,即认为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与人的实践相脱节的见物不见人的辩证法。例如,萨特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人学空场”,提出以个人实践的主客体辩证法,即“人学辩证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辩证法,从而赋予辩证法以唯心主义的性质。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辩证法是对费尔巴哈见物不见人的“人学空场”的自然观的一种扬弃,是把黑格尔用头走路的“头脚倒置”辩证法再颠倒过来,使其发展为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
五大发展理念所体现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辩证法原理,立足于当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量,追求自然发展最大化、人的发展最大化、社会发展最大化的辩证统一,既彰显了辩证法的客观基础,又赋予人以主体性,从而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立足于人类物质实践的客观辩证法。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人学空场”错误理解的强有力回应。例如,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进行辩证统一,也就是说,科技创新不只是单纯关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问题,更是关涉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的问题;协调发展强调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发展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而是涉及“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取向问题;绿色发展强调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活方式乃至生态文明建构辩证统一起来,也就是说,绿色不只是一个对自然环境改善的诉求问题,而是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乃至人的生存方式的重构和再造问题;开放发展强调我国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发展的开放性不只是一个单纯地打开国门和为了谋求自身发展的权宜之计的问题,而是关涉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共赢共生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共享发展强调发展的人民性与发展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实质上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与以邻为壑式的资本主义发展区别开来;等等。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把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和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关怀与人文关怀、真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等都统一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