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做到“入脑入耳”

三、如何更好地做到“入脑入耳”

综上所述,结合我们党发展理念升华的逻辑进程、现实依据和内在动力,无疑将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发展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极大充实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把这门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讲课有别于学术发言,把上述有丰富而深刻的学术含量的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更好做到“入耳入脑”,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1.形象化教学法

所谓形象式教学法,就是融形象化的案例、数字于抽象的理论传授中。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许多都是非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社会科学理论水平不高,不太擅长理论思维,因此,用形象化的案例和典型的数字说话,有时比抽象地讲述理论观点效果更好,更能“入耳入脑”。例如,在讲到经济发展“见物不见人”的危害时,笔者列举了国际国内的典型案例和数字说明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教学专题中,通过启发式教学,一方面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关五大发展理念逻辑进程、现实依据和内在动力的问题,诸如:请回顾你所亲身经历的我党发展理念的转换;你认为,我党发展理念转换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推动了我党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换。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即在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活泼而宽容的教学气氛,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并养成学生的学术兴趣,促进其探求未知的热忱,强化其创新动机。

3.吸引教学法

吸引教学法即努力把学习场所(如课堂)构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以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法。其指导思想是所谓“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理论。这种理论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和负责的,所有人都有未开发的潜能,旨在探索发掘人的潜能的激励机制;强调教学的民主化,认为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在本专题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吸引的方式(如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愿,而非强迫命令。其具体实施环节有: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如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给人民带来的实惠)和社会热点(如“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等)设计吸引学生的讨论大纲,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及合理的分组培育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提倡尊重和关怀学生的教学行为,以吸引、召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展开师生互动过程,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实现。

总之,要改变“满堂灌”的单方面理论传输,而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的师生互动教学法,力求让带有学术性的教学内容通过通俗的教学语言表达出来,使其真正“入耳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