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是为适应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思路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为适应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思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国防实力位居世界第三,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然而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十多年年均两位数的增长扩张期之后,正由高速减挡至增长平缓的新阶段,即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偏弱问题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依赖低成本要素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是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中西部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老少边穷地区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加剧,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水资源等短缺问题不断显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水和土壤污染加剧,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四是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经济增速减挡,下行压力加大,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风险逐步显现;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地方政府、产能过剩行业等债务大幅增加,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亏损企业退出带来失业压力加大,一些区域和行业面临困难增多,这加剧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完善,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在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的新背景下,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共享发展的紧迫性大大增强。此外,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这些情况说明,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做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研判,精心施策。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