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的国家开放提供了无穷的发展动力、谦和的包容心态、强大的学习能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开辟通往繁荣和进步之路,让所有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享有更充分的机会。改革创造发展,全面改革创造整体发展。这与社会主义社会一再强调的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改革是中国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创造整体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的整体发展创造目标、调整结构、释放动力与促进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全面深化改革旨在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部分。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这一年,“单独两孩”新政全面启动,改革军队建设为听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改革新型城镇化规划,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招考总体方案,改革国企总体方案,改革养老金并轨等。这一系列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从目标、结构、动力与发展各个“元”方面有序进行。价格、财税、金融与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也取得重要成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其中包括放开烟叶收购价格、4项具备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7项专业服务价格。2014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户数达到246万户,共计减免税额101亿元,优惠政策受益面达90%;享受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优惠的有约2 200万户纳税人,共计减免税款511亿元,其中减免增值税307亿元、营业税204亿元。三个税种合计,2014年小微企业共减免税款612亿元。从2014年6月27日起,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改革试点由上海自贸区扩大到上海市。这是第一项走出自贸区、推广复制到区外的金融改革政策。为进一步扩大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成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国各级财政实际用于棚户区改造的支出达到了1 050.8亿元,增长29.8%。到2014年年底,全国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2 100万户,受益面达到6 300万人。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的发展实现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