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在唯物史观中的有机融入

三、五大发展理念在唯物史观中的有机融入

唯物史观是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立场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各个历史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哲学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在把握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追求中国未来发展的科学性;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学原理,牢牢把握住发展这条主线,不断自觉推进与促进发展相关联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人民主体性原理,明确了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依靠力量和追求发展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是中国发展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唯物史观是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条逻辑主线。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观念意识要具有科学性,必须从社会存在出发,使理论与客观实际辩证统一起来。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社会存在,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可见,五大发展理念首先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提出来的,即尽管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生产力依然不发达;其次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的一种判断,即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再次是由当前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依然存在。所以,五大发展理念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立足于把握客观规律的一种思想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实现中国发展新境界这一轴心为目标,相应对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整体性的设计,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五大发展理念指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针对创新发展,提出要“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针对协调发展,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等;针对绿色发展,提出要“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能源体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等;针对开放发展,提出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等;针对共享发展,提出把“完善制度”看作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同时,围绕生产力发展,推进上层建筑体制机制的建设。例如,“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等。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如何依靠人民去实现发展,是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是五大发展理念把人民看作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深刻阐释了“发展依靠谁”的历史主体论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五大发展理念把人看作是发展的主体,人是发展目标的确立者、发展模式的探索者、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发展任务的完成者。发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来说,都是人的自觉活动的产物,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反之,如果没有人、失去了人,发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手段、内容和意义。发展是群众的事业。五大发展理念为此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看作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未来的发展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加入,不能有效地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不能使之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五大发展理念契合民生福祉,深刻揭示了“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取向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求增进人民福祉,凸显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终发展归宿的执政理念的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人的生存、人的需求、人的利益、人的发展,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完整呈现和以人为本原则的逻辑展开。三是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人民民主,深刻阐释了“发展如何依靠人民”的方法论问题。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主体,不能靠行政命令,而是实实在在地赋予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切实将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身到发展实践中来。首先,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把发展看作是与自己命运攸关的事业。其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进取、锐意竞争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发展实践的重要条件。再次,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尤其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不设禁区、不存偏见,保障人民平等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最后,赋予人民平等发展权利。赋予人民平等发展权利,既可以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又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机会公平,从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