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新

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新

1.教学的思想创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体系。思政课教材对于这一理论的性质作用及意义亦作了原则性阐述。但由于自身年龄、实践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自身不同的立场、观点、视域出发,不同的人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实践性,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把握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必要性、及时性的认知会不一样。当代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虽然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向上,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明显增多。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想,用最大的努力换位思考,用最大的努力从当代大学生的立场、观点、视域、需求出发,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里的关键是教学中要用最大的努力突出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明了这一理论不仅过去和现在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而且其中体现出的示范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判断当今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当今中国现状及发展轨迹,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满足大学生自身的许多重大需求。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理论绝非社会精英的“阳春白雪”,而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普通人自己的“下里巴人”。这也就是邓小平所强调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2.教学的内容创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它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又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素材充实和发展自己。世界在不断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日新月异,新形势、新情况、新困难不断出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产生,这就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新变化,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具体应对之法,以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从而彰显与时俱进性。一个民族有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只关心脚下则没有未来。当代大学生中不乏仰望天空、关注世界和国家命运社会时事的人,这就要求思政课通过教学,不断向大学生展现时代和社会的新变化,展现新问题、新热点、新难点,展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新变化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具体应对之法来努力解决这些新热点、新问题,从而让原来就仰望天空的学生解疑释惑,让新的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世界和国家命运、关注社会时事,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由于教材编写有一定的时滞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对时事变化保持高度敏感,不断抓住典型事件,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也表现出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

3.教学的手段创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要实现教学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践证明,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包括电脑视频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手段创新,能明显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比如,讲清理论观点需要论证,列举案例是增加论证说服力的有效方法,而精心挑选的电脑视频就是一个个声光色俱佳、思想性艺术性实现统一的案例。在教学中善用视频,让视频内容来证明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就能大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