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堂的构筑
2025年10月21日
人间天堂的构筑
到了1920年代,心理学在美国确立了其作为一门现代自然科学的地位。心理学对公众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它应当为1930年代的大萧条承担部分罪责。239
1930年代至1940年代,大量欧洲心理学家为逃避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来到美国。这对美国心理学的知识、哲学基础是一种挑战。学院派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得不为新兴的临床心理学腾出空间。于是受到排挤的行为主义者们开始质疑精神动力心理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此作为回应。在耶鲁大学,约翰·道拉德和尼尔·米勒试图把行为主义理论塑造成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肩的学说。其他一些行为主义者,如约瑟夫·沃尔普、汉斯·艾森克和阿尔伯特·班杜拉,则着手发展一种完全建立于科学的、可证实的条件作用和学习原理之上的临床心理学。
欧洲心理学的精神动力学构架和较为实用、实验的美国“行为疗法”各执一端。在整个1960年代,多数美国心理学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它们之间的竞争。拥护美式理论的人中最直言不讳的要数斯金纳,他写的文章全面反对人本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动力心理学。他认为这些都是“人类行为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行为主义者信仰科学方法;依赖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可试验模型;排斥精神疾病的“病理”模型而拥护“症状”模型,这就将行为疗法建立在了心理治疗发展的前沿。在这一章节中,马丁的案例说明行为疗法在治疗复杂的心理障碍中十分有效。接纳与承诺疗法等行为疗法的近期成果展现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持续发展。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