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心灵的照料和养育
2025年10月21日
对自然心灵的照料和养育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让自己满足于一个关于谈话疗法的相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当谈及来自世界上别的地区的“治疗”时,我们与其说是把它们当作心理学,不如说是把它们当作哲学或宗教。可是回想一下吧,欧洲和北美的心理治疗同样在哲学和宗教中有其智力上的源头,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取向也许甚至是兜了个圈子又回到了哲学。威廉·詹姆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戈登·奥尔波特,还有别的大家,他们都会提醒我们,宗教、哲学、心理学都是人类状况的反映,因此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418
本章聚焦于一个非西方的取向——禅宗,它在日本文化中有着古老的根源。禅的基本教导把“性情”的发展看作这样一条道路,通过它可以让机体、情感、心理这些存在的各侧面整合为一,变得完满起来。性情的发展需要通过严酷的训练和一心一意的实践。对于禅的学生来说,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素质,包括伦理、智慧和爱。如果我们接受存在主义者的公式,即智慧和爱是意欲的组成部分,那么禅所提供的心理学从许多方面来讲恰恰正是欧洲和北美谈话疗法传统的完美综合。
禅的目的在于开悟:那是对真实的当下直接的、未反射的把握,其间没有情感上的污染和理智化的过程,那是对自身与宇宙的关系的领会。这种新体验是儿时那种前理智的直接把握的重现,但它是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在这个层次上人的理性、客观性、个体性都已得到了完满的发展。孩子的那种对直接性和一性的体验存在于异化经历和主客二分之前,而开悟的体验存在于这之后。(Fromm,1960,p.135)
在第二十章中我们浏览了一些非西方的、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的研究和理解人类经验的路径背后的哲学根基。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这个传统的一个元素——禅宗——在心理学上的一些应用。这种“谈话治疗”是异常安静的。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