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不同的事物

全然不同的事物

19世纪中期,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变导致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动荡。而在美国,反共产主义成了一种“世俗宗教”。众所周知,哪里有社会变革,哪里的心理学领域就会有新的发展。

威廉·里奇从欧洲的战乱中脱身出来,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美国反共产主义运动的牺牲品。他试图在精神分析和共产主义之间建立起理论与政治的联系,但最终这两方面的人都将他视为叛徒。他把一生都用来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最后死在了美国联邦监狱的牢房里。里奇认为,在性解放与生理、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某种生物学上的联系。这种革命性的思想使他成了一个破坏现存秩序的危险人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体验过性,并认为这是强大的生理、心理力量。他的伟大理论就来源于这些体验:人类自由的基础是生命能量的积累——生命能(orgone)。

弗里茨·皮尔斯是里奇过去的一个学生,他也曾被卷入欧洲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之中。不过,皮尔斯在1946年来到美国之前逃往南非。他早期曾与弗洛伊德有过一次会面,而恰恰是这次会面形成了他后来的生活道路。皮尔斯建立格式塔疗法的初衷是为了迎接当下生活的挑战,并完全按照自我调节原理生活。皮尔斯的面质治疗风格要求病人“现在就到这里来”。从格式塔疗法的信徒身上可以看出:这种个体展示也是人类境况的一部分。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