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简介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这本书是由.宋世枝主编创作的,《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共有159章节
1
本书编写单位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2
本书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宋世枝 副主编 段 斌 卢兆成 祁玉良 委 员 (按姓名笔画排序) 石守设 朱树贵 刘秋员 李庆周 李慧龙 扶 定 何世界 何俊杰 ...
3
前言
豫南稻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适宜水稻生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53.3万公顷,...
4
目录
目 录 本书编写单位 本书编写人员名单 前言 第一章 豫南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豫南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南水稻生产发展...
5
第一章 豫南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豫”是河南的简称,豫南,是指河南省南部地区。远古时期,河南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因此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起源,也是...
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豫南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河南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河南在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生产水稻。20世纪80年代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7 800~9 000年的稻壳印痕...
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南水稻生产发展与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南水稻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品种更新,发生了三次重大技术变革。...
8
一、改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农家品种的增产作用,原信阳专区农业试验站从收集到的365份材料中评选推广了青秆占、盖草占、洋溪稻、等苞齐、银条占、九月寒、黑壳糯...
9
二、矮秆品种的推广应用
1970年前后,随着我国水稻矮秆基因的发现和矮秆品种的育成应用,矮秆品种在信阳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亩产提高了50~75千克,水稻亩产上升到200千克的水平...
10
三、双季稻的研发与应用
豫南双季稻研发始于1956年,当时的信阳专区农业试验站所开始进行双季早晚稻不同类型品种搭配试验,筛选推广了早籼稻品种搭配中迟熟中粳稻品种的双季稻栽培模式,试验研...
11
四、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973年首次实现了三系配套,80年代,一批强优势组合开始在生产上示范推广。随着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2...
12
五、“籼改粳”的研发与应用
豫南“籼改粳”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信阳专区农业试验站科技人员开始对豫南利用品种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收集到的365份材料中有28份为粳型品种,说明种植...
13
六、水稻栽培技术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南水稻不仅品种实现了多次更新,栽培技术也有了重大变革。 1.施肥量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南稻田主要以施用农家肥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
14
第三节 豫南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豫南水稻生产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5
一、稻米品质差
豫南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有山有水,气候宜人,属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是河南的鱼米之乡。但长期以来,豫南种植的一直是籼稻,稻米品质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
16
二、水稻单产长期徘徊不前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豫南水稻单产实现了三次大的跨越,每亩平均产量由100千克左右上升到500千克。但近20多年来,豫南水稻单产一直在500~55...
17
三、水稻人工手插秧依然大量存在
近几年来,豫南水稻栽种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由21世纪初的几乎全部人工手插秧逐步向轻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但人工手插秧依然大量存在,大约占50%,而机插秧和抛秧只...
18
四、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豫南水稻生产季节经常出现的春季低温、春季和夏初干旱、夏末秋初高温以及秋末强对流天气,这些非正常天气常常发生在水稻的重要生产环节或敏感期,往往会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
19
第二章 “籼改粳”——豫南水稻的必然选择
豫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均日照1 900~2 100小时,日平均气温15.1~15.3℃,降水量900~1 400毫米,无...
20
第一节 粳稻的产量优势
粳稻和籼稻是两个不同的亚种,3 900年前,粳稻由籼稻经人工引种选择进化而来。与籼稻相比,粳稻不仅品质要好,而且产量更高。主要表现在粳稻品种产量潜力、抗倒伏能力...
21
一、品种产量潜力
与籼稻相比,粳稻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不易落粒,播期弹性大,耐弱光,耐低温,产量高,稳产性好。据对近年来我国籼稻和粳稻新品种育成审定提供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分...
22
二、品种的稳产特性
粳稻品种的稳产性与其抗倒伏能力、异常天气条件下的适应性、品种成熟后的落粒性有关。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越强,高产情况下的倒伏面积越小,大面积的产量越高;异常天气条件下...
23
三、豫南粳稻晚播的抗灾性能
豫南粳稻晚播栽培技术的突破,不仅使粳稻产量和品质潜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实现了豫南粳稻的高产优质,而且也显示了豫南粳稻的巨大避灾减灾作用。 1.避过春季及夏初干旱 ...
24
四、粳稻大面积产量表现
粳稻的产量优势在生产中也有突出的表现,目前我国粳稻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5亿亩,大面积平均单产显著高于籼稻。据对我国2001~2011年籼稻、粳稻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25
第二节 粳稻的品质、市场需求和价格优势
粳稻具有显著的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粳稻的品质优势主要表现在直链淀粉、脂类含量、胶稠度、口感、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生化、加工和食味品质等指标与籼稻的差别。...
26
一、生化品质
粳稻的生化品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维生素及微量矿物质元素等性状。 稻谷的蛋白质含量评价分含量和质量两个指标,前者以糙米中总蛋白含量占糙米质量的比例多少进...
27
二、加工品质
稻米加工品质体现的是从谷粒经过处理成为食用精米过程中水稻品种呈现的不同特性,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加工处理后整精米所占比例是最能体现品质价值...
28
三、食味品质
稻米的食味品质是指米饭口感评价分值,一般由多名业内专家对米饭品尝打分获得,也可采用食味仪测定。食味品质与稻米的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脂肪含量和新鲜程度有关。一般...
29
四、消费需求
“籼改粳”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展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由种植籼稻、食用籼米改为种植粳稻、食用粳米。日本、埃及和澳大利亚等国很早就种植粳稻,而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
30
五、粳稻的价格
由于粳米优,食味好,粳稻的价格一直高于籼稻。从2004年国家实行最低保护价以来,粳稻比中晚籼稻价格每千克高出0.06~0.42元,价格高幅在3.2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