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的形态
节间上的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按节间结构单位概念分上位根与下位根,在节的上部根带发生的根,为该节上位基本单元的下位根;下部根带发出的根,为下位基本单元的上位根。从上位节部出生的不定根,数量越多且长势也好,则伸得也长。同一基本单元的下位根比上位根粗而且长。各节形成的不定根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易发生变化。上位根较细较短,一般横向或斜向伸长,分布于土壤的上层和中层;下位根较粗较长,伸长方向依结构单位而定,基部多横向伸长,分布于土壤上层;中部横向或斜向伸长,分布于中层或斜下层;靠近地表的上部几个单位横向伸长,分布于土壤表层,称表根(浮根),相互连接成网状,分蘖茎上的根伸长方式同主茎。
根有多级分枝,直接由节间伸出的称一级根,自一级根伸出的根称二级根,二级根有粗细两种,粗的可生三级根,细的不再分枝;三级根也有粗细两种,粗的可再生四级根,表根上的分枝根可达六级。氧气充足时,一级根和二级根上可长根毛,三、四级根根毛稀少,五级根很少有根毛,六级根则不产生根毛,淹水条件或氧气缺乏不利根毛产生,分枝根的级数和数量也少。根系形态和生育时期有关,分蘖期一级根大量发生,但分布较浅,多数在0~20厘米土层内横向扩展成扁椭圆形,穗分化期分枝根大量发生并向纵深发展,上三位根即表根也陆续出现。抽穗期根系呈倒卵圆形。出穗后多数植株不再出生一级根,但最上位两个发根节位的一级根可一直延续到灌浆期,最上三个发根节位的分枝根可延续到成熟。表根占总根量的50%左右,它们的生理活性高,对养分、水分吸收旺盛,因处地表或氧化层中,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并输往下部根,拔节后,叶经鞘节下运的氧部分受阻,因此表根的旺盛活力与输氧能力正好补充氧的不足。但高产田深层根更显重要,据川田研究表明,每公顷稻谷产量7 500千克以内时,表根数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7 500千克/公顷以上时,产量与深层根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水田中的根系由不同年龄的根组成,由于土壤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各年龄的根有白、黄、棕、黑、灰等色,这是根诊断以确定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掌握排灌技术的重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