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期管理要点
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应以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为目标。
1.补施粒肥 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叶色偏黄、剑叶短小的应补施,叶色浓绿、剑叶肥大的不施;瘦田补施,肥田不施,晴天多的补施,阴雨天多的不施。一般在破口期以每亩施尿素2~3千克为宜。
2.合理灌溉 灌浆结实期合理灌溉,可以养根保叶、减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间隙灌溉,即上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常因缺水而早衰,不宜采用此法,应保持薄水层。扬花期遇高温或结实期遇低温,要及早灌深水调节温度,以减少空粒和秕粒。收割前不宜过早断水,早稻在收割前4~5天断水,中晚稻在收割前6~7天断水。
3.抓好“四防”
(1)防治病虫害。这一时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应将总茎蘖数偏多、长势旺盛的田块作为防治重点,抓住水稻破口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2)防倒伏。水稻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主要分根倒和茎倒两种,根倒是由于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发根较少,扎根浅,根部支持力差,稍受风雨侵袭,就容易发生扭转状态而平地倒伏,多发生在田脚较深的黏泥田、直播田。茎倒是由于茎秆基部细胞纤维素含量少,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大,组织结构松软,茎秆不壮,产生倒伏。采取培育壮秧,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硅肥,在水稻拔节前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等调节剂,促进基部节间缩短,矮化,防徒长。
(3)防贪青。对生长过嫩、叶片肥大、剑叶下披的田块在乳熟期喷施500毫克/千克乙烯利促进老熟。
(4)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强水浆管理外,还可叶面喷施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液,后期喷施粉锈宁和绿叶先锋混合液,可明显保叶防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