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套种小麦高产的原理及技术优势
稻茬麦是我国南方麦区最主要的种麦方式之一,全国种植面积6 000多万亩,因其茬口偏紧、光照相对不足,土壤类型复杂,栽培技术体系中有诸多环节尚需进一步改进。目前南方稻茬小麦产量与黄淮麦区小麦产量仍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我国稻茬麦的产量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在农业部各种小麦高产创建、高产攻关等活动的推动下,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等省稻茬小麦生产发展迅速,全国稻茬小麦生产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少(免)耕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粳稻套种小麦技术是指在粳稻收割前将小麦种子直接人工撒播到稻田里,小麦出苗后收获粳稻,然后进行田间管理的一项小麦免耕种植方法。该技术最早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河南沿黄稻区大力推进“旱改水”,粳稻面积迅速扩大,为了解决粳稻收获期晚错过小麦适播期的矛盾,粳稻套种小麦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化、省工省时,而且还可解决豫南秋季连阴雨等灾害天气频发对麦播的影响,先种麦而后收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养老稻与早播麦两不误,优化了稻茬麦区耕作制度,利于稻麦茬口无缝衔接。90年代以来,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籼改粳”面积迅速扩大,粳稻套种小麦技术在各地被广泛应用,推广应用面积在全国进一步扩大。
豫南稻麦轮作区是河南省水稻、小麦的主要产区,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近81.6%、小麦种植面积的5%,是豫南粮食产量的主力军,水稻、小麦产量的丰歉对农户家庭收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籼稻品质差、价格低等问题成为豫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的障碍。近年来,随着“籼改粳”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粳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其较晚成熟对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了一定影响,粳稻套种小麦技术解决了粳稻晚熟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没有腾茬压力且能保证小麦在适播期内播种。在豫南粳稻套种小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大幅缩小宜种麦而没种麦的“冬闲田”面积,扩大小麦生产面积、增加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目前,这种种植方式已经成为豫南稻茬麦区农民特别是种田大户增收、农业增产增效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