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功能稻生产技术

五、特种功能稻生产技术

(一)特种功能稻的概念

特种功能稻是指水稻中具有特定性状并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品种类型。首先提出“特种稻”这一概念的是我国学者赵则胜,他于1989年提出“特种稻属水稻中具有特殊性状的类型,这些性状是遗传的,以它碾成的米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特种功能稻的分类及用途

特种稻一般包括香稻、有色稻和专用稻三类。占水稻种子资源的10%左右。

1.香稻 香稻是指茎、叶、花、稻谷和米均有某种香味的稻米,以其香味浓郁、米粒晶莹、米饭清香可口而深为人们所喜爱。

2.有色稻 有色稻是指偏含有某种色素的稻米,按糙米带色程度可分为乌黑、红黑、紫红、红褐、红、褐、黄和绿等8个不同等级,这类稻米通常以糙米食用,具有一定的食疗和保健作用,营养价值高,食味佳。

3.专用稻 专用稻是指稻谷、米粒或植株具有专门用途的特殊遗传材料,如软米。偏含某种养分的稻米(如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的稻米),还有适于酿酒的米,巨胚米、甜米、粉质米、饲料米等。专用稻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加工型专用稻。是指稻谷、米粒或植株具有加工价值的栽培稻。

(2)营养功能型专用稻。指稻米中含有丰富的人体生长、发育、繁衍所必需的天然营养源,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贫血,降血压,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并富含硒、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

(3)观赏专用稻。是指利用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育种手段,培育出株型、叶型、叶色、穗型、穗色具有观赏价值的专用稻。

(三)特种功能稻的生产技术

1.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根据前茬作物、栽培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宜本地生育期相应的功能稻类型。

2.培育壮秧

(1)秧田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冬前翻耕冻垡,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合理安排秧田的平整时间。

(2)种子处理:选择晴朗的天气晒1~2天,每5千克种子用25%的咪鲜胺乳油2毫升,对水6~7千克,浸种48小时,常温催芽,露白播种。

(3)播量、播期:常规种每亩用种量2.5千克,杂交种每亩用种量1.5千克。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安排合理的播种期,豫南粳稻的播种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

(4)秧田肥水管理:在1叶1心期每亩施断乳肥5千克。播种后至3叶期前保持秧板湿润,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3叶期后保持浅水不断水。

(5)病虫草害防治:在移栽前2~3天防治稻蓟马,每亩25%的噻虫嗪10克拌土撒施。秧田除草主要防除单、双子叶杂草,面积小的,采用人工拔除杂草;秧田面积大的,在播后2~4天,每亩用36%丙·苄可湿性粉剂6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

3.大田管理

(1)整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田,结合整田每亩施45%的复合肥35千克,做到田平、泥烂、无杂草。

(2)大田移栽。秧龄一般在25天左右移栽,栽插时要薄水浅插,切忌深水和深插。移栽时行距25厘米,株距14厘米,每亩栽1.7万穴,每穴4~5苗。

(3)分蘖期管理。①水分管理:为促进早发,对前茬作物秸秆存留较多的田块,在活棵后适当排水露田1~2天,以利通气促根,以后灌浅水层促分蘖早发,适时够苗。当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4万个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②追肥:晒田复水后视品种类型每亩施尿素5~10千克、氯化钾5千克,促幼穗发育。③化学除草:栽后5~7天,每亩用35%的丁·苄可湿性粉剂80克拌土撒施。④病虫防治:在移栽后3天和13天再每亩撒施25%的噻虫嗪10克拌土防治稻蓟马,7月中下旬根据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每亩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毫升拌土撒施。

(4)孕穗及齐穗期管理。①水分管理: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保持水层。②病虫防治:重点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在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每亩分别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和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60千克。

(5)灌浆及成熟期管理。①水分管理:齐穗后采用湿润灌溉方法,以气养根,保叶增重,收割前7天断水。②病虫防治: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根据病虫测报,及时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毫升拌土撒施;防治稻飞虱,每亩用46%的吡·单可湿性粉剂80克对水60千克喷雾。③防鸟害:从灌浆和收获期间注意驱鸟,减少鸟害损失。

4.收获 当90%的籽粒成熟,即可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