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
水稻两段栽培技术不直接追求某一理想的高产目标,而是将栽培目标阶段化,使每个生长阶段都处于相对理想状态,通过保障各个时期的良好发育实现高产稳产。在技术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阶段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群体发育对后期的影响。其设计思路与其他栽培方法既有相近之处,更有本质区别。
水稻两段栽培不定产量目标,只明确群体、形态和机能目标,有效避免了因为水稻产量目标可能导致的大施肥量,为大幅度降低肥料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指南。
水稻两段栽培技术针对目前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基蘖肥氮素用量和群体发育控制两大关键环节,较好地协调了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大面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用量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病虫害重、后期早衰、肥料利用率低、面源污染突出等问题。该方法技术程序简洁,操作便利,适合大面积生产应用。初步研究结果证明,两段栽培技术比传统“一炮轰”增产3%~17.4%,减少氮素用量14.29%~42.9%,稻瘟病、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60%~90%,倒伏指数降低60%~80%。信阳市浉河区农业局在全区通过大面积推广水稻两段栽培技术,解决了过去生产上重基肥打基础,调控有效分蘖困难的问题,解决了高产创建中经常出现的水稻倒伏,减轻了水稻病虫害,减少了防治用药和次数,实现了水稻均衡增产。在水稻节肥、减药、增效上效果显著,2016年全区推广应用水稻两段栽培技术0.8万公顷,减少氮素用量492吨,折合碳酸氢铵3 075吨,推广区域内减少施药1~2次。据统计,全区水稻生产2016年比2013年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水稻产量增产1.4%,真正实现了水稻生产减肥增效的目的。
本田是水稻生长期最长、对产量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水稻两段栽培技术只针对本田水稻栽培和田间管理,不涉及水稻育秧,对育秧和秧苗素质没有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