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籼改粳”病虫害防控研究的基本方法
1.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研究 分别在信阳市农科院、平桥区、商城县选择3~5个观测点,按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采用灯诱、网捕、盘拍、目测、镜检等调查方法,对试验观测田块中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蓟马、稻象甲、稻潜叶蝇、中华稻蝗、稻纵卷叶螟、直纹稻弄蝶、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和主要病害稻苗疫霉病、立枯病、烂秧病、恶苗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条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小球菌核病、叶鞘腐败病、颖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确定豫南“籼改粳”条件下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为害程度,详细记录它们的消长动态。
2.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 在信阳“籼改粳”示范点,建立主要病虫害观测圃,通过安装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和自动化农业小气候自动记录仪等测报设施,定点、实时观测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通过建立水稻病虫害数字化预警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疑难病虫害的远程诊断、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多用户共享。
3.开展高效农药的筛选 针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螟虫、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筛选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开发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高扬程喷雾等轻简化、规范化施药技术。
4.技术路线 具体见图5-4。
通过对粳稻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对豫南稻区和周边省份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经验总结比较分析,发现豫南水稻“籼改粳”水稻病虫害新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通过品种引进和抗病性鉴定构建适合豫南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群,通过推行以两段栽培为主的水肥管理措施培育水稻群体抗逆能力,通过杀虫剂、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的引进筛选和田间试验,找到一批对水稻病虫害高效低毒的新药剂和配套的使用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组装配套,最后形成豫南粳稻病虫害综合防控解决方案。
图5-4 项目技术路线总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