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

六、粳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

稻田草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方式的多样化,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据调查,豫南地区稻田杂草种类近40种,其中,稗草和千金子仍是稻田两种最主要的禾本科杂草,水苋菜、鳢肠等阔叶杂草发生为害普遍加重;假稻、杂草稻等恶性杂草开始蔓延。水直播稻田杂草一般在水稻播种后5~7天就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以稗草、千金子、鳢肠等为主;播后15~20天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以异型莎草、陌上菜、水苋菜、节节菜等为主;部分田块在播后20~30天还会出现第三个出草高峰,主要以水三棱、萤蔺、扁秆藨草、空心莲子草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为减轻稻田杂草为害,确保水稻正常生长,防除杂草是稻田无草害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高效安全的化除技术对抛栽、机栽和直播水稻夺取高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直播稻田化除 耕翻直播稻,原则上建议采用二次化除。

第一次施药,在拖拉机旋耕平整后,于播种前3~5天,整田做畦后,田内放水,每亩用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后进行带水封闭,施药后保持水层3~4天,落干后播种。为防止田块漏水,在田块内侧再筑一条小田埂。也可在播种后1~2天,亩用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提倡随播随用药的除草方法,试验证明“整田—播种—施药”之间的间隔期越短除草效果越好。

第二次施药,播后15~20天,稻田建立水层后,每亩使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80克或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3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全田。施药前田间要有水层,保水时间要确保不少于3天。

翻耕直播除草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田块平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基础。确保3天以上保水时间是保证方案一除草效果的关键;方案二则要求施药时秧板湿润、无积水,田沟内要有浅水,施药后3天内田板保持湿润,并做好平水缺,施药后当天或第二天若遇高温,造成畦面较干,第二天应放“跑马水”。②为保证稻苗安全,谷种必须先催芽,要求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盲谷播种不宜使用。③为确保防除效果,采用方案二必须做到随整地,随播种,播种后1~2天内及时施药。④施药后当天或第二天遇大暴雨,应减量补施,药量掌握在原使用量的50%。⑤对上年杂草稻发生严重的田块,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耕翻,诱发杂草稻种子早出苗,7~10天后再耕翻一次后再用上述化除方法。

2.机插秧大田化除 可采用机插前用药或机插后用药的方法。

(1)划田平整后,灌足水层(以不露高墩为准),杂草未出苗时,每亩用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30~40千克喷施。或每亩用12%草酮乳油150~200毫升,趁泥水浑浊时甩滴全田。施药后保持水层3~4天后插秧。

(2)在插秧后5~7天选用53%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抛秧星)60克拌细泥或化肥撒施,施药时田间有薄水层,施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3天以上,以提高化除效果。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

3.移栽稻化除。

(1)秧田。播种后1~2天,每亩用4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80克或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注意事项同直播稻。

(2)大田。在移栽后5~7天,选用53%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60克拌细泥或化肥撒施,施药时田间有薄水层,保水3~5天后恢复正常管理。

4.补除

(1)以稗草为主的田块。在稗草2~4叶期,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40~80毫升,对水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天复水并保水3~5天。五氟磺草胺对大豆较敏感,施药时避免药液飘移。

(2)以千金子、稗草为主的田块。在千金子2~4叶期,每亩用10%氰氟草酯乳油50~60毫升,对水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天复水并保水3~5天。如果田间稗草发生量大,适当增加用药量至60~80毫升,或与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混合使用。

(3)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每亩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天复水并保水3~5天。苗后使用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药害发生。

(4)以高龄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亩用48%苯达松水剂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00毫升混用,对水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1天复水并保水3~5天。

(5)注意事项。

1)根据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合理选用除草剂,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以免影响效果或产生药害。同时,注意周边种植的作物,以免产生药害。

2)要注意田块的平整,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一定要平整到位,泥块要细小,以防没有腐熟的高墩秸秆破坏药膜,影响除草效果。施药后尽量避免在田间踩踏,以免破坏药层,影响药效正常发挥。

3)药后如遇雨要及时清理沟系,并做好平水缺,防止积水淹没水稻心叶而产生药害。

4)对前期除草效果差,杂草发生量大的田块,要根据不同杂草种类,及时选用除草剂进行补除,对草龄较大的,可酌情增加药量,切忌盲目加大药量和混用,以免造成药害。

附件1:豫南粳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粳稻穗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会受到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稻纵卷叶螟、穗期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集中为害。为提高粳稻穗期病虫防治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豫南地区粳稻穗期病虫发生的特点,特制定如下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世枝、卢兆成、李慧龙、马世民、王强、范栩、乔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粳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粳稻种植区域,亦可供耕作制度相近的周边粳稻种植区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200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3.术语和定义

豫南晚播粳稻:是指河南省南部稻区采用以推迟播期,抽穗期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核心技术所种植的粳稻。

粳稻穗期:是指粳稻从破口至灌浆成熟这段时间。

穗期螟虫:是指粳稻穗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混合种群。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稻飞虱:是指褐飞虱、白背飞虱等的混合种群。

4.豫南粳稻穗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4.1 病害种类:主要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叶鞘腐败病、胡麻斑病、云形叶枯病、穗腐病等。

4.2 虫害种类:主要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中华稻蝗、直纹稻弄蝶等。

4.3 发生特点:随着粳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和混合发生,两迁害虫推迟了迁出期,由籼稻田转入粳稻田为害,统计表明,8月下旬降雨频度较高,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加之粳稻进入生殖生长后抗病虫能力降低,对粳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5.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穗分化至扬花期保持3~4厘米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实行间歇灌溉,稻田田间始终保持湿润,收获前7~10天断水落干。穗肥追施要适时、适量,不可过晚、过量,尤其要避免氮肥过量使用。

5.2 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有色粘虫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半翅目等害虫。

5.3 生物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生物源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苏云金杆菌、印楝素等,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在田埂上种植显花蜜源植物,保护和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条件。

5.4 化学防治

5.4.1 用药适期:

5.4.1.1 防治稻曲病、穗颈瘟和穗期螟虫在粳稻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各防治一次。

5.4.1.2 防治纹枯病应在孕穗初期及早施药。

5.4.1.3 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应根据预测预报确定防治适期。

5.4.1.4 粳稻开花抽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停间歇防治穗瘟。

5.4.2 防治药剂:根据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并进行合理混用。

5.4.2.1 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每亩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克,在发病初期喷雾,发病重的地块需防治两次。

5.4.2.2 防治稻瘟病、胡麻斑病: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克或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

5.4.2.3 防治穗期螟虫、稻纵卷叶螟、直纹稻弄蝶: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

5.4.2.4 防治白背飞虱、褐稻虱:每亩用25%吡蚜酮水分散剂20克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8~10g或25%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20~30克。

5.4.3 施药方法:采用叶面喷雾法。每亩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浅水层,施药后保水5~7天,以保证防效。

5.4.4 用药原则:要注意把握安全间隔期,粳稻收获前1个月内,不得使用三唑磷、丙溴磷、毒死蜱等单剂及复配剂;粳稻正在扬花期禁止施药;要注意交替用药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延缓害虫抗性产生。

附件2:粳稻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考药剂及使用方法(表5-7)

表5-7 粳稻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考药剂及使用方法

∗因抗药性问题,以褐飞虱为主的田块不宜使用吡虫啉。

“籼改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见图5-31。

图5-30 一季籼稻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粳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规范见图5-30。

图5-31 粳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