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源与分类

(二)起源与分类

1.粳稻起源 目前世界上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但栽培的只有2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起源于尼罗河流域,耐瘠薄,但丰产性较差,仅局限于在非洲一带种植且逐渐被取代。广泛种植的是普通栽培稻,又叫亚洲栽培稻,有关栽培稻起源的研究很多,结果不尽一致。许多学者认为栽培稻起源于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姆、尼泊尔、缅甸北部和中国西南部一带的“东南亚山地”,并称为“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我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之一,在华南很多地区都有野生稻。栽培稻的起源也就是籼粳亚种是怎样由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的,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主要假说:一是普通野生稻先演化为籼稻,然后再由籼稻演化为粳稻;二是普通野生稻引种到高海拔地区演化为粳稻,普通野生稻引种到低海拔地区演化为籼稻;三是粳型普通野生稻演化为粳稻,籼型普通野生稻演化为籼稻。关于栽培稻的演化,王象坤等提出了三种途径:一是原始野生稻分别演化为籼稻和粳稻;二是原始野生稻为粳型野生稻,再由粳型野生稻演化为粳稻和籼稻;三是原始野生稻为籼型野生稻,再由籼型野生稻演化为粳稻和籼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同工酶分析、RFLP分析和PCR分析等应用于栽培稻的起源进化研究领域,众多的研究结果为这三种栽培稻演化途径假说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中国水稻研究所汤圣祥、闵绍楷等专家学者从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国粳稻的起源,认为我国的粳稻独立起源于偏粳的普通野生稻,籼、粳稻是平行演化的,我国粳稻最重要的起源地是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沼泽地带,其中心区域位于太湖流域。

2.粳稻的分类 粳稻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粳稻、中粳稻和晚粳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育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