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抛秧
水稻抛栽是采用钵体育苗盘育出根部带有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然后将秧苗连同根部土块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的传统方法,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是一项易于操作的轻简栽培技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的抛秧技术,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改进创新,特别是育秧部分创新地方较多。近年来随着泥质法育秧技术的成熟和在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水稻抛栽技术在豫南粳稻上应用面积较大。抛秧技术核心在于育秧,这里重点介绍“泥质法”育秧技术。
1.泥质法育秧技术
(1)播期安排。适宜播期在5月中下旬,根据品种生育期和腾茬时间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
(2)确定播量,备足塑料软盘。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种1.25~1.5千克,常规种2.0~2.5千克,434钵规格秧盘50个。
(3)秧床整理。选用原育秧田按水育秧法整地,秧底不施肥。要求达到田平泥烂,然后排水做畦,畦宽1.4米,每亩大田备畦长8.3米。畦面整平后,将表面泥浆刮至畦沟内。种床与大田比为1∶40。
(4)摆盘填浆。将软盘锥孔朝下,横排两排铺在畦面上,软盘间不留缝隙,用木板轻压至盘孔入泥2/3,取畦沟泥浆填充盘孔,要求泥浆含水量50%左右,手抓不起,堆不成形。填满后用扫帚清扫使泥浆不超过锥孔深度的4/5。
(5)播种。按常规法将种芽催至1~2毫米,人工撒播分2~3次或用播种机将种芽均匀撒入秧盘上,保证92%以上的钵内有种芽,然后用扫帚轻抹塌谷。
(6)苗床管理。播后用无纺布覆盖,防止晒芽,并持续晾田,出现干裂可洒水保湿,出苗后揭除无纺布,2叶时灌浅水亩施尿素10千克作断乳肥,2天后排水,保持半干旱状态,秧龄15天左右,秧苗2.5~3.5叶抛栽。
豫南粳稻抛秧泥质法育秧技术流程见图5-32。
2.抛栽准备 大田抛栽前,结合整地亩施45%复合肥35~40千克作基肥,按照水田整地质量要求,整平、整活大田,抛前排尽明水或留浅水层,切忌水层过深,以免漂秧。抛栽前先起秧,将起好的秧兜抖落到筐中,运到田头。秧苗要随起随抛,忌抛隔晌隔夜秧。
图5-32 豫南粳稻抛秧泥质法育秧技术流程图
3.抛栽 抛栽时,将秧苗向前上方以45°撒抛,抛高3~4米,使秧苗散开后尽量垂直下落,栽插到稻田,尽量抛栽均匀。可分批抛栽,第一次抛栽全部秧苗的70%,而后将30%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抛;如果抛栽技术不熟练,可分多次抛栽,力争使其均匀。抛栽后每3米左右拣出30厘米的工作道,将拣出的秧苗抛栽到较稀的地方,也可达到均苗的目的。如果田间稠稀不均,再进行移稠补稀或直接补苗,保证大田秧苗稠稀相对均匀,无明显缺苗少苗情况,为构建高质量群体打下基础,对于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4.本田管理 抛后2~3天用抛秧田除草剂和25%噻虫嗪10克撒施,防治杂草和稻蓟马。保持浅水层。群体达到计划群体时及时排水控田,直至7月中旬复水,拔节初期结合晒田复水视品种类型亩施5~10千克尿素和5千克氯化钾作穗肥,8月1~4日亩施5千克尿素作保花肥,齐穗后视苗情补施尿素2~3千克。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不保留水层,直至成熟。
5.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每4千克种子用恶线清10克浸种48小时,防治恶苗病和线虫病;苗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移栽前1~2天按本田用量每亩70%吡虫啉6克拌土撒入秧盘,7月中下旬根据虫情测报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螟虫选用康宽、甲维盐、阿维菌素等杀虫剂,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分别喷施爱苗或纹曲克星防治稻曲病,第一次喷药对适量康宽或阿维菌素兼治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