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豫南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豫”是河南的简称,豫南,是指河南省南部地区。远古时期,河南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因此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起源,也是河南省被简称为“豫”的由来。豫南主要包括信阳、南阳和驻马店三个地市,而豫南稻区则包括其邻近地市的水稻种植区域。

目前河南水稻分豫北和豫南两大稻区。豫北稻区主要分布在新乡、濮阳两市,为引黄河水灌溉区域,生产面积约12万公顷,占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18.37%;豫南稻区主要分布在信阳全境,驻马店南部的正阳、确山、新蔡,南阳的桐柏、唐河、西峡等地,平顶山和漯河也有少量种植,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北纬31度50分~33度00分,东经112度00分~115度55分,靠自然降水灌溉,常年水稻生产面积53.3万公顷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81.63%,是河南水稻的主要产区。

豫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光温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有水稻高产优质的独特生态条件。据信阳气象站测定,当地年均日照时数为2 068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4 700~5 100兆焦/米2,无霜期220~230天,日温高于20℃的天数达175天,降水量为1 000~1 100毫米,平均气温15.2~15.6℃,大于10℃活动积温4 900~5 200℃。与南方相比,豫南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气温略低,病虫害较轻,扬花灌浆气温适宜,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与北方相比,水稻有效生长期长,发育积温有保障,苗期和后期灌浆均不存在低温为害,稻米品质有保证。

豫南是我国籼型水稻分布的北沿,也是籼型水稻和粳型水稻生产混合种植区,生产面积约占全国总生产面积的1.8%,常年水稻产量近45亿千克,占我国水稻总产的2%左右,亩平均单产550千克左右,比全国平均单产高20%左右。豫南水稻的商品率达到60%,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约25亿千克。同时豫南也是我国水稻品种测试鉴定的中试基地,每年承担的国家和河南省区域及生产试验达到20余组,鉴定籼型和粳型水稻材料300余份,为我国新品种选育和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