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发育与环境条件
1.土壤的通透性和还原物质 稻根的发育需要氧气,在氧气充足的土壤条件下,根系生长良好,吸收水分、营养也较多,使地上部生长旺盛,光合产物也相应增多,这些物质又送到根部,进一步促进根的发育。因此,要改善稻田的排水设施,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采取搁田、晒田等措施,供给根系氧气,促进其健壮生长。白根泌氧力强,老根泌氧力弱。根的泌氧量不足以抵御还原物质侵害时,根将中毒受害。土壤还原性过强,便产生硫化氢、乳酸、丁酸、亚铁离子等。硫化氢与铁化合成硫化铁,使稻根变黑色;在铁少的情况下,稻根中毒呈灰色,严重为害稻根。乳酸、丁酸为害稻根,使稻根呈水浸状,发生臭味,并抑制养分吸收。此外,土壤耕层深度,对根系也有直接影响,在同等肥力条件下,耕深20厘米好于15厘米。
2.土壤营养 土壤中的无机营养与根系的生理机能关系很大,因为根系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地上部光合作用制造供应的,凡影响地上部光合作用的因素,都间接影响根的生长。矿物质营养对根的影响亦大,在各种肥料成分中,氮素对稻根的生长影响最大,氮量适中根系多,过量根系减少。地上部过分繁茂,根多而短,分布浅,易早衰。氮量相同情况下,分次追肥高节位分枝根多、分枝次数多;全层施肥的下层根好些,深层追肥比全层施肥的下层根多。当苗体含氮在1%以上时,根原基才能迅速发育成新根。磷和钾可使根长、根数增加,并向深层分布。氮、磷、钾供给平衡,可使稻根生长和功能保持旺盛水平。厩肥营养全,可改良土壤,并分解产生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有利于根的发育。
3.温度 稻根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2~15℃,最高温度为40~46℃。当土壤温度高于35℃,对根的生长不利;低于15℃时发根力和吸收能力明显减弱。春季低温时应注意以水增温,夏季高温时要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在低温条件下,首先磷的吸收受阻,其次为铵态氮,再次为钾和水。低温铵化速度慢,土壤有效氮少,影响根系生长。
4.光照强度 光强促进根系生长。在自然光照下,叶片光合产物的17%运往根部;自然光减半,运往根部的光合产物为12%;再减半,只有1%运往根部。据江苏农学院试验(1981),在长穗期对稻株基部遮光,使上位根数减少44%,总根量减少37.1%,根系活力下降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