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农家品种的增产作用,原信阳专区农业试验站从收集到的365份材料中评选推广了青秆占、盖草占、洋溪稻、等苞齐、银条占、九月寒、黑壳糯、旱麻稻、火旱稻等十多个良种,水稻单产提高到1 875千克/公顷左右。1953~1964年,引进推广了改良品种中农4号、胜利籼、马尾占、南京1号,推广应用了育成品种青胜籼,主要以改良品种顶替农家品种,改变了品种多滥杂的局面,使水稻在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以及丰产性方面得到改善,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到3 500千克/公顷左右。这一阶段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秆高易倒、分蘖力较差,叶片宽长披垂,开张角度较大,但适应性强,稳产性好,适口性佳,外观品质较好,多属中籼中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