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与颖花的形态与结构

(一)穗与颖花的形态与结构

1.穗 水稻的穗为复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由穗轴(主梗)、一次(一级)枝梗、二次(二级)枝梗、小穗梗和小穗(颖花)组成。穗轴由穗节组成,穗颈节位于基部,一次枝梗着生在各穗节上,一般为互生,但发育良好时下部几个穗节常集生数个一次枝梗呈轮生状。一次枝梗上着生二次枝梗,杂交稻还可能有三次枝梗,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上生小穗梗,其末端着生一个小穗。

稻穗上有各种器官退化的痕迹,穗节处有退化的苞,最上部一次枝梗基部有一小突起是退化的生长点,下部穗节有时可看到退化的一次枝梗、退化的二次枝梗和退化的小穗,常在穗的下部一次枝梗和一二次枝梗上找到。

穗轴是茎(秆)的延长,因此结构与茎相似。穗轴的横切面边缘部分排列着小维管束,靠中央部排列着大维管束,但因是末梢,所以穗轴越来越细,维管束越来越少,髓腔也愈来愈小直至逐渐消失。自穗颈节始每长出一个一次枝梗,便有一条大维管束进去,穗轴便减少一条大维管束,横切面上呈现凹陷,外观上可看到一次枝梗正上方是一条凹纹,穗轴末端有两条维管束,一条伸向最上的一次枝梗,一条结束于退化的生长点。

伸长节间自基部第一节间到倒数二节间的大、小维管束数相同,但穗颈节间即最上节间大维管束减少1/3;小维管束稍有减少,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接近,理论上比分化的一次枝梗多1条。但实际上,由于一次枝梗的退化数不同,其比值有变化。节间越粗,大维管束越多,一次枝梗也越多,即所谓的“壮秆大穗”。上部节间与穗轴小维管束向外突出,外观呈棱状,有力地支撑着硕大的穗子。

2.颖花 颖花实际是小穗,从植物学上看,小穗有3朵小花,其中2朵退化,各留下外颖,即一般称的护颖(颖片);小穗基部的两个小突起是退化的颖片,称为副护颖。留下的花是可孕的,有外颖、内颖、6枚雄蕊、1枚雌蕊、2个浆片,这就是将来成为稻谷(种子)的颖花。

内外颖表面生有颖毛,粳稻比籼稻毛多而长,但也有没有颖毛的类型,叫光壳稻。外表皮细胞有厚而坚硬的细胞壁,表面沉积一层硅质,外颖有5条脉,2条在边缘;内颖有3条脉,2条接近边缘。开花授粉后,内外颖4条脉紧紧钩合,形成密闭的“仓库”;雌蕊构造如小麦,子房1室,1枚侧生胚珠,中心为胚囊,成熟的胚囊内珠孔处有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接近中心有2个相邻的极核,接近合点有3个反足细胞。开花前,雄蕊的花药充满成熟的花粉粒,正常的可育花粉粒呈圆形、黄色,充满淀粉粒,有2个细小点状的精细胞,1个营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