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的背景

一、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研究的背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我国水稻生产面积达3 000万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稻谷年总产量2 000亿千克,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有65%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我国也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以全世界21.4%的播种面积获得了全世界35%的稻谷产量。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我国水稻生产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高产,化肥、农药施用过多,肥料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诸多突出问题。我国水稻肥料利用率只有30%~35%,比发达国家低25~30个百分点。我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消耗了全世界30%的化学肥料和农药,有90%的水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化肥农药污染,其中稻田化肥农药排放污染权重达到50%。大量施肥还导致稻米品质和安全指数下降,倒伏现象普遍,大面积单产提升乏力,水稻高产稳产栽培的可持续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造成肥料和农药大量使用的原因与我国粮食安全压力和不断追求高产有关,也与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存在误区有关。将一般投入产出关系机械地应用到水稻高产栽培,导致肥料越施越多,增加施肥量往往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进一步探索水稻高产稳产理论和规律,转变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方式,大幅度降低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我国水稻高产的可持续性、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重大课题。为此,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和研究了水稻两段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