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化学家陈茹玉先生事略

著名化学家陈茹玉先生事略

李玉琏

陈茹玉先生是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茹玉祖籍为福建闽侯。1919年出生于天津。她是一个非常好强的人,自幼就立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1931年,她12岁时从天津圣功小学毕业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通过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依靠公费继续求学。抗日战争爆发,她只身南下昆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跨出为科学而奋斗的人生征途第一步。

西南联大联合了北大、清华、南大三校的著名教授,校风良好,教师认真负责,学生勤奋好学。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陈茹玉说:“我能在这所大学读书感到非常庆幸。”陈茹玉立志学有所成,为祖国做出贡献。她在西南联大攻读化学专业,曾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高崇熙教授的助手。1942年,陈茹玉到昆明云南大学矿业系任助教。抗战胜利后,她随南开大学师生返回天津,担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助教。1948年初,陈茹玉与丈夫何炳林到美国,在南加州大学化学系攻读学位。1950年她获硕士学位。因陈茹玉学习成绩优秀,被她的导师推荐为西格马赛(Sigma Xi)会员。1953年,陈茹玉被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聘为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课题研究。

陈茹玉和丈夫何炳林尽管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于国内水平,但他们不忘自己贫穷的祖国,盼望立即回国为新中国贡献力量。当时美国下令不准中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大陆,违者罚美金5万元或坐牢5年。陈茹玉在这时收到了恩师杨石先教授从祖国写来的亲笔信。杨石先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旧中国已经消亡,新中国已经诞生,百废待举,人才缺乏。希望她早日回国参加建设。恩师的召唤使陈茹玉激动万分,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她在美国边工作边收集一些有机化学所需的仪器,为回国后建实验室做物质准备。

陈茹玉和何炳林多次到美国移民局提出回国的申请,但都遭到了拒绝和阻挠,甚至受到移民局审讯和到家中搜查。美国移民局劝告他们申请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但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决心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实现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怀抱的愿望。

陈茹玉教授在实验室。

1953年,陈茹玉等留美学生听说周恩来总理将出席日内瓦会议。二十多位愿意回国的留美学生联名上书周总理,投诉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的行径。这封信在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先生的帮助下,由尼赫鲁总理转交到周总理手中。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谴责美国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无理行径。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反诬中国留学生不愿回国时,周总理拿出了由二十多位留学生签名的控告信。杜勒斯无言以对。这样才迫使美国政府撤销了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禁令。在周总理的关怀帮助下,陈茹玉全家人在1956年1月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陈茹玉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她把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昂贵化学试验仪器和药品无偿捐献给国家。经过她的努力,很快就建起了有机化学分析试验室。陈茹玉开设了在国内尚属空白的半微量有机分析课程,并亲自授课。她在南开大学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机分析人才。

1958年,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开展农药研究工作”的指示动员了陈天池教授和陈茹玉教授参加有机农药的研究工作。从此陈茹玉开始从事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陈茹玉参与了筹建农药和有机磷两个研究室的工作,并担任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在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农药化学刚刚起步,农业生产中害虫对果树和蔬菜危害严重,小麦的锈病使产量大幅下降,农药防治病虫害迫在眉睫。1959年,陈茹玉带领助手研制成功对害虫有很好防治效果、对人畜危害不大的有机磷杀虫剂。其中“敌百虫”、“马拉硫磷”、“灭锈一号”等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962年,南开大学成立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杨石先教授担任所长。陈天池教授担任副所长。陈茹玉教授担任农药室主任。这期间陈茹玉开始进行新型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工作。1965年,陈茹玉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农药新品种“除草剂一号”,该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委新产品发明二等奖。

“文革”期间,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受到破坏和摧残。化学系的老教授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留美归来的教授甚至被扣上“美蒋特务”的帽子,遭到迫害。有机化学家陈天池教授和高分子教研室副主任,留苏副教授吴恕求二人在“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陈茹玉身处逆境,没有放弃她的科研工作。1970年,她又与其他科学工作者一起研制成功防除野燕麦的新型除草剂“燕麦敌二号”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健素”,并派人到青海、长沙等地开展田间试验。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伟大胜利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陈茹玉在1979年担任了南开大学元素所副所长兼农药室主任。在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两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8年研制成功除草剂“磺草灵”,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陈茹玉指导和带领科研人员研制出代号为“784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此农药可使大豆增产12%以上,花生增产35%以上。“7841”调节剂于1985年获国家专利权。1991年12月,在与江苏常州化工学院及常州农药厂合作通过中试后,该农药正式投产。

陈茹玉在国内率先利用计算机开展除草剂构效关系定量的研究,确定最优化的结构,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出高效、低毒而且有选择性的麦田除草剂“灭阔磷”,此药现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在有机磷化学领域近年来陈茹玉在研究低配位磷化合物、杂环磷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例如:“有机磷生物活性物质与有机磷化学”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1988年7月“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O—烷基—O—芳基—烷基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与除草活性定量关系的研究”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991年7月“含杂原子的磷杂环化合物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十年来,陈茹玉在研究新型有机磷除草剂的同时,注意到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均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又进行了具有抗癌活性的新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现在陈茹玉的研究室已合成出几十种含磷化合物,并筛选出一种效力较好的新抗癌化合物。现在正在申请专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多年是陈茹玉人生旅程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她为了掌握农药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亲自带团出访日本、美国考察。她参加了大量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农药化学、磷化学学术会议。自1983年至1995年,她分别赴日本、法国、前苏联、韩国等国参加国际磷化学、农药化学及杂原子化学的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宣讲论文时,均得到了与会外国专家的好评。

陈茹玉自1956年在南开大学执教至今,在基础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她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几十年来,她先后讲授过《半微量有机分析化学》、《有机磷杀虫剂》、《有机农药化学》等课程,并亲自参加研究生教材的编写。陈茹玉说:“能为国家培养出成绩卓越的人才是我毕生最快慰的事。”自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后,她先后培养出六十多名研究生。其中已获博士学位的有三十多名,获硕士学位的近三十名。指导博士后出站的10名。陈茹玉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陈茹玉近半个世纪以来已发表研究论文三百四十多篇,刊登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关于α—氨基磷酸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同行研究工作者的好评。例如国际著名刊物《Heteroatom Chemistry》的主编William E.McEwan曾给陈茹玉来信,信中说:“你在α—氨基磷酸酯的研究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陈茹玉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已经受到同行专家的注意。她曾收到来自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科学家的信件,向她索取论文。她的研究成果受到多国同行的重视。

陈茹玉编著并已出版的著作有:《国外农药进展》(该书出版三次,1976年5月、1979年7月、1990年8月)、《有机磷化学》(1987年10月)、《有机磷农药化学》(1995年8月)、《有机磷化学研究》(2001年7月)和《农药化学》(2002年9月)等。

陈茹玉和南开大学副校长母国光(前右二)、杨振宁博士(前右一)在一起。

陈茹玉除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外,还担任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职务。1980年10月她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81年6月被聘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年5月被聘请担任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1983年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农药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陈茹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她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等职。

陈茹玉在教育、科研、侨务工作等各个领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对她的卓越贡献给予了肯定和奖励并授予了她很多荣誉:

1.1959年应邀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大典,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她“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3.1983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获奖章一枚。

4.1988年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自然科学奖章”一枚。

5.1988年12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她“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奖状。

6.1990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她“优秀归侨、侨眷”荣誉奖状。

7.1990年12月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的荣誉奖状。

8.1990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因她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特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9.在学术方面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次三等奖;天津市一等优秀学术论文、二等优秀学术论文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陈茹玉在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回到祖国后,就为自己确立了“科学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谋幸福”的奋斗目标。她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陈茹玉常说:“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陈茹玉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但她报效祖国的诺言永志不忘。她现在仍带领她的助手和学生在教学、科技战线上不断探索,攻克难关,尤其是在新抗癌药物合成的科研工作中已取得了可喜成果。

2004年陈茹玉捐献20万元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研究所设立“陈茹玉奖学金”。这是她为了支持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所做出的又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