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兼顾 带动发展

公私兼顾 带动发展

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经济部门,加以改造,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国营经济的主导企业,并很快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国营经济的力量就当时来看还是很有限的,为了发展经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继续发挥私营经济的作用,使公私经济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公私关系的协调问题。天津市人民政府多次强调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处理好这个关系。黄敬市长在天津市第二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专门作了关于调整公私关系的报告,强调指出:一方面要承认国营经济的领导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对私营经济要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加以照顾。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很快建立了调处公私间争议的公断机构,制定了为避免公私企业间纠纷的业务契约的基本准则,在市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下,又设立了公私关系调整处理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公私关系上发生的具体问题如经营范围、原料供应、销售市场、借贷关系以及包销、加工、合营等业务间的问题,裁定公私企业间在业务问题上的争议。在政府比较明确的政策指导下,国营企业和私营公司之间进行了较好的合作。在对待私营工业企业上,华新、恒源、北洋、达生四大纱厂和东亚、仁立毛织厂在人民政府扶持下,生产获得发展,华新、恒源和达生纱厂的纱布及东亚麻袋产量均超过1948年的产量,仁立地毯超过解放前最高产量的26%。与此同时国营企业对私营工业进行了大批的定货,进行加工,收购成品,以原料换成品,或代售包销等,比如中央重工业部为扶植私营工厂,就向天津五金机器厂订货2500吨,相当于本市机器、铸铁业大小工厂870家3个月的产量,1949年一年国营专业公司对私营工业加工订货、包销收购额是很大的,信托公司1至6月份对私人工厂加工订货共二百五十多亿元,占全部加工订货的96.53%,粮食公司组织私商加工面粉已占到了其生产能力的80%,机器业有76%以上的工厂为国营公司承做加工订货;在贸易方面,一些国家贸易公司通过加工、收购、包销等方式帮助私人工厂恢复和发展生产,1950年1至11月,国营贸易公司通过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方式,业务总值中私营工商业就占了74.43%。国营贸易公司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总值达一千六百多亿元;在金融扶持上,由银行、工商局、工业局、外贸局参加成立了市贷款小组,根据生产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由银行掌握执行,本着先公后私、先大后小、公私兼顾的精神,通过调查情况,提出意见,加强协商等办法,使银行贷款更有针对性,1949年全年,银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放款共计为555亿,占银行放款总额的23.4%,共扶持工商业户17000家。在贷款方式上也是很灵活的,如采取定货贷款、贷实收实等,并逐步采取降低利率,简化放款手续,放长贷款期限,举办流动质押贷款,产品推销贷款等等方式,尽量为私营企业提供便利,使私营企业能够充分、及时地使用上急需的资金,到1950年底,对私营企业放款比重增加到全部放款的60%,这些贷款保证了产品收购、工业加工订货的资金,解决了产品滞销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在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下,私营企业与国家进行了比较融洽的合作,在不同程度上和主要环节上使其纳入了国家的计划之内。同时也解决了私营企业在原料、资金上的缺乏和产品难以销售上的问题,生产得到了正常的发展。1950年一年中就有近六千家新的私营企业开业,已有的私营企业其产值产量和营业额比上年都有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