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馆是天津人自办的第三座博物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虽不是东方的纽约,倒恰似江北的上海,文化方面亦似有相当的程度”。1929年,严修之子、著名画家严智开向当时任天津特别市市长的崔廷献提出在天津创立美术馆的主张。严智开认为:“昔法国拿破伦战争时代尚设美术馆二十余处,今吾国建设方新,津埠中外具瞻,盍先举行。”这一想法颇得崔氏首肯,并得到时任天津教育局长的邓庆澜及著名教育家、市政府参事陈宝泉的赞许。严智开,字季聪,天津人,曾先后就读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法国巴黎美术学校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任北京国立美术学校教务长、主任、教授等职。崔廷献委派严智开任天津市立美术馆筹备主任。1929年12月,位于河北公园(今河北区中山公园)的天津市立美术馆馆舍建设动工,1930年9月竣工。1930年10月1日,天津市立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筹建之初,严智开感到“是馆之设在吾国为初创无可参仿”,便函请中外美术团体及专家做建馆顾问,并再次东渡日本考察,拟出了《天津美术馆计划大纲》16条;又依据大纲第12条的规定,订出《天津美术馆组织规程》和《天津美术馆美术研究组简则》等规章性文件,从组织构成到活动经费、从陈列展览到人才培养都作了极为详尽的计划。

天津市立美术馆开馆后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故宫博物院、北平古物陈列所、北平历史博物馆、河北第一博物院、东三省博物馆、清华大学以及丁懋瑛女士、徐世昌先生、赵幼梅先生、齐白石先生等117个团体和个人捐赠美术作品1527件,以充实馆藏。藏品涉及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品,如:《故宫图说》、《唐昭陵六骏图赞拓片》、《北魏元显儁拓片》、《汉伏女传经》、《汉田腊画像拓片》、《汉武祠拓片》以及《美术杂志》(LEBULLETIN DELA VIE ARTIS TIQUE)、《EIGHTH EXHIBITION OIL PAINTINGS BY AMERICAN ARTISTS》等。根据计划,自1930年10月25日至1931年8月16日该馆先后举办了十次展览,展览内容依次为:(1)中国画、西洋画、西洋石刻、中国古建筑模型;(2)美术摄影;(3)图案画;(4)中国画及古石刻;(5)西洋画;(6)图案画;(7)本市名人书画;(8)中外广告画;(9)美术摄影。累计展览89天,观众人数达35950人。根据天津市档案馆4-2-55号档案统计:1930年时天津市人口总数为1068121人,观众人数约占全市人口的4%,这种情况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收到了启发民智、教育民众的良好的社会效果。本市及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如沈观准、张冠儒、刘孟扬、周少希、王梓仲、许太谷、周庭旭、饶斌森、裘芝园、张聿光、王明甫、李超士等先后到馆参观和指导工作。美国狄洛特博物院亚洲艺术馆馆长马尔智(BENJAMIN MARCH)偕美术家L.C.S.SICKMAM等西方学者也曾到馆参观。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著名女画家潘玉良也曾率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到馆进行参观和写生教学。

该馆自1930年至1932年期间,曾先后开办了中国画研究会、西画研究会、摄影研究会、邮票研究会等专门机构,并为各研究会员举办个人作(藏)品展览提供展出条件和场地。同时各研究会开设培训班,举办美术讲座为天津及全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美术人才,著名国画家孙克纲、李济才等人即在这里接受了艺术上的启蒙教育。

1930年2月我国政府设立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该委员会天津支会即设在天津市立美术馆内,并曾截留走私六朝及盛唐石刻七十余件。

天津沦陷后,天津市立美术馆被迫关闭。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天津市立美术馆重新开放,并更名为“天津市市立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