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求学生涯

早年求学生涯

高镜莹祖籍山西。1901年2月21日,他出生在海河岸边的一个商人的家庭里。其父原是个店员,十分能干,后来自己开了银号。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镜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读了三年私塾后上小学,正值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时期,剪了辫子。读中学时,日军提出了侵犯我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感到只有祖国富强才能不受外国人的欺辱。

1917年,高镜莹考入专门培养留美学生的清华学校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四年毕业)。清华园位于北京西郊,那里本是满族亲王——端郡王载漪的王府,幽静而又典雅,是读书的好场所。“清华”自称是“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当时他和罗隆基、闻一多、彭文应、王造时等是同学。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高镜莹和罗隆基等一起积极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集会,在街头演讲,向民众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巴黎和会、反对卖国贼。6月3日上午,北京二十多个学校各派了数百名学生,陆续集中在各自的预定地点,挑起讲演团的大旗,展开爱国宣传活动。这时,街头的警察比平日增加了好几倍,步兵、马队横冲直撞,驱散听众,逮捕学生。罗隆基在军警包围时,灵机一动,躲在一座桥下方脱险。高镜莹和一百七十余名学生相继遭到军警的逮捕,被拘押在北京大学的法科“讲堂之内”,“校内的差役,一跑干净,自早到晚,一百多人连一口水也没喝着。这天天气陡变,夜间越加寒冷,当时就有几个体弱的学生,忽得重病”(《军警压迫中的学生运动》,《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1919年6月8日)。在他们被关押释放之后,“清华”校方强令大考如期举行,声称不参加者以自动退学论处。在这次关系到个人前途的斗争中,闻一多表示“利害不论,是非必争”,高镜莹与罗隆基、吴泽霖、黄子卿、萨本栋等人拒绝走入考场,结果受到留级一年的处分。

高镜莹看到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他立志要出国学技术,学本领用以救国。1922年,他赴美留学,途经日本,看到在东京举办的和平展览会上竟有满蒙馆,公然视满蒙地区为日本属地,更加深了对日本的仇恨,痛感国弱受欺之苦。他在美国就读于密执安大学,获工科学士学位,后又攻读大地测量获硕士学位,曾在一些工程师事务所担任制图与设计工作,在密执安大学暑期测量营担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