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
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是由天津日本居留民团于1942年创办的。天津日本居留民团是由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内的日本人组成的一个组织,接受日本驻天津总领事的领导。1940年3月,为了向天津人民宣扬所谓的“中日亲善”、“王道乐土”,天津日本居留民团决定在日租界福岛街18号(原址在今和平区多伦道八一礼堂附近,现已拆)建立“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为筹办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天津日本居留民团拨专款23240日元,并议定该馆成立后每年经费为500日元。
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占地面积93.68坪(1坪=3.305平方米,合计为308.61平方米),使用面积124.26坪(合计为410.69平方米),总造价46632.42日元,为一座两层砖楼,由涩木工务所设计并施工。该馆于1941年6月20日施工,同年10月20日竣工,经过近四个月紧张筹备,于1942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先后制定了《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筹备委员会规则》、《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馆则》和《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规定每年自4月1日至9月30日,每天9时至18时30分开放;自10月1日至转年的3月31日,每天9时30分至18时开放。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变更开放时间。同时还规定,每年的岁首(1月1日至3日)、中国的农历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日本的纪元节(2月11日)、天津日本神社春祭日(4月11日)、日本的天长节(4月29日)、“中国国庆节”(10月10日)、天津日本神社秋祭日(10月11日)、日本的明治节(11月3日)和馆内扫除日(每月月末)为法定闭馆日。该馆通过征集、购买、接受赠品以及日军以武力抢夺等手段,收藏钱币、诏书、玩具、服装、字画、武器、门标、招牌、祭孔物品、祭灶物品、天后宫祭祀物品、山神庙与药王庙祭祀物品等类文物,植物、昆虫、贝类、岩矿等类标本,以及各种工农业产品共四千余件(套)。先后举办“花与生活——纪念本馆开馆一周年特展”、“天津港模型展”、“贝类标本展”、“毛织物展”、“棉织物展”、“烟草工业展”、“天津风景全景画展”、“华北农村民间工艺品展”、“青少年科学创作作品展”、“中国民间玩具展”、“海河水系地图及照片展”、“战时食物展”等展览。其中,“战时食物展”是该馆最有影响的一个展览。该展览于1944年10月14日至16日举办,由日本翼赞会天津支部赞助,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日本人如何辨别、制作可食野菜。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的学艺委员会曾先后举办了两期“显微镜观察实习班”和一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实习班”。同时,还举办了一次学术演讲会,邀请日本学者主讲“黄土时代”和“虫害的防治”等知识。此外,该馆还出版了《博物馆的使命》(日本人永井潜在该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昭和十七年度(1942年)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年报》、《学术演讲会记录》(第一、二辑)、《本馆主办第三次学术演讲会速记记录》等。
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虽然秉承日本驻天津总领事的旨意拼命向天津人民宣扬“中日亲善”,非常欢迎中国人前来参观,但却遭到广大天津人民的抵制。如1943年,该馆共接待观众20089人次,其中中国观众只有512人次,占观众数的0.0255%;再如1944年,该馆共接待观众10705人次,其中中国观众只有38人次,占观众数的0.003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天津日本教育博物馆也结束了它的使命,关门大吉。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野蛮接收,该馆藏品全部散佚,其馆舍以后也被拆除,踪迹皆无。
1949年1月15日之前,天津尚存四座博物馆,即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院、天津广智馆、天津市市立艺术馆和北疆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