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商联的成立与发展(1950—1978)
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和壮大国营经济,增强国营经济领导力量,使天津的民族商业从濒临破产的境遇中逐步得到恢复。到1949年底,天津市工商界各业同业公会经过初步整顿后,重新形成商业同业公会89个、工业同业公会55个。于是,1950年3月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0年4月29日,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市民政礼堂隆重举行。各级领导及会员代表271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会章》(草案),大会选举出执行委员50人;5月3日举行首次执委会,选举产生了正、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至此,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
主任委员为李烛尘,副主任委员朱继圣、毕鸣岐,还有刘再生、李立楠两位人民政府委派人土亦为副主任委员。宋棐卿、资耀华、王光英、董晓轩等12人为常务委员。天津市工商联是我国第一个工商业联合团体,此后至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几年间,在人民政府的指导监督下,领导全市工商业为发展经济、贯彻《共同纲领》,协助人民政府推行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反映工商界的建议与要求,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宣传和贯彻中央精神。天津工商联成立后,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工商业和调整公私关系的精神,立即进行布置、宣传和贯彻。针对调整工商业中问题,市工商联也成立了专门组织,协助政府进行研究和推动。还接待了来访的武汉等地参观团,同时也组织了外地参观团和西北考察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密切了与各地的经济联系,对促进物资交流,恢复和开拓市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开展城乡物资交流。1950年工商业调整之后,私营工商业逐步度过了暂时困难。为了巩固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工业生产面向农村广大市场,中央及时进行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工作部署。为了贯彻中央部署,恢复和发展天津北方城乡物资交流枢纽作用,1951年7月,天津市第三届各界人民协商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决定举办华北五省二市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为了配合好这项工怍,市工商联成立了物资交流委员会,下设粮食、油脂油料、干鲜货三个购销机构,推动各行业和工商户进行这方面工作。10月5日,华北物资交流展览会在津正式开幕。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吕正操、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同志陪同下来津参观了华北物资交流展览会。在津期间毛主席还向天津市委领导询问了天津工商界的情况。
天津市工商联为推动各行业工商户积极参加展览会交易做了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同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全力给予支持:总计投入三千多人参加工作,征集一万五千多件家具供大会使用。组织了82个行业,358名代表参加了天津贸易代表团,在4天交易中,各地贸易代表团与我市私营工商企业共签订合同1483件,协议134件,成交总额7298亿元,占大会成交总额的46.76%。
1952年9月,第二届华北物资交流会再次在津召开。在天津市贸易代表团中,工商界有84人,天津市工商局局长社新波任团长,朱继圣、毕鸣歧、谓隐清、王光英等担任副团长。大会共达成公私购销额71639亿元,为城乡物资交流再次做出成绩。
投入抗美援朝运动。正当我国着手恢复和改造国民经济之际,1950年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天津市工商界人士坚决拥护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市工商联与民主建国会天津支部联合组织工商界人士进行抗美援朝重要意义座谈。11月,工商联召开了144个行业同业公会主委参加的抗美援朝动员大会。1950年11月30日,天津市工商联发起了全市工商业者四万多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天津工商界抗美援、保家卫国示威大游行。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充分显示了我市工商界支援抗美援朝的坚强意志。12月2日接到毛主席复电,对天津市工商界的爱国热忱表示嘉奖。从1956年6月开始,天津市抗美援朝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9月,天津已完成捐献计划飞机100架,款项1500亿元。12月20日全部收齐,对抗美援朝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积极参加对私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公私合营是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一种高级形式。下半年毛主席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公布后,在工商界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应。针对上述情况,工商联与市民建分会一起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分批分期地进行了辅导工作。
进入1955年我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已经获得巨大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已经到来,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也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联会议闭幕后,市工商联立即向全市工商业者传达了中央领导指示和全联执委会议精神,要求工商业者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发展的第三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在祖国政治、经济及其他各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时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成为亟应加速进行的一件大事,工商业者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市工商联的大力推动下,工商界中掀起了全行业申请合营的高潮。首先有橡胶、车具、染料、面粉、植物油、烟草、针织、毛麻纺等八个工业行业被批准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是天津市私营工业实行全行业合营的第一批;在商业方面,以糕点商业为全行业合营的试点单位。糕点业共有238户,劳资户占73%,家庭户占27%,通过并店和以大带小等互助方式,取得商业行业全行业合营的经验,尔后,再向其他行业推广。
1956年1月初,天津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当时已有二十多个行业被批准全行业合营,其他行业也已申请,形势发展极为迅速,工作量极为繁重,为此,工商界组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队”,协助政府推动全市工商行业做好全行业合营工作,天津市工商界有三千余人参加工作。当时,天津市30岁以下的青年工商业者共有四千三百余人,占私方总人数的11.4%,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青年骨干力量。很多青年工商业者响应号召,提倡议、表决心,保证要听毛主席的话,积极工作,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而在工商界中形成一支推动改造的强大力量。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工作,天津市101个私营工商行业两万四千余工商户于1月15日全部被批准为公私合营企业,至此,天津市私营工商业胜利地完成了向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过渡。
在对私改造完成以后,由于工商联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工商联组织及其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958年以后,工商联的主要职能已经更多地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则是接受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工作布置。至此,工商联已经完全成为我国单向控制型行政管理体系的附属机构。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私合营企业全部转为国有企业,工商联已经完全丧失其组织基础,工商联组织先是被冲击,最后被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