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修建官厅水库

主持修建官厅水库

1951年末,根治永定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官厅水库工程开工,高镜莹奔赴施工第一线,主持华北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工作,任官厅水库工程局局长,后改任总工程师。

永定河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水库工程。官厅水库建在河北怀来永定河,控制流域面积47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6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11450秒立米,总库容21.9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50万亩,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土坝,最大坝高5米,坝顶长度299米,坝基岩石为灰岩,坝体工程量228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

在技术力量薄弱,经验不足的条件下,高镜莹带领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对水库上下游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发扬技术民主,制定规划设计和施工计划。在土坝设计中既借鉴美国的资料,又听取苏联专家的正确建议,根据当地土料的特性,经过碾压试验,拟定土坝设计参数。在施工中主张采用新技术,如混凝土浇筑真空作业、基坑开控分层排水以及冬季防寒作业等。高镜莹特别重视质量与安全,遇有问题,不顾严寒酷暑、山陡路滑,总是坚持在现场亲自处理。他吃住在工地,与全体职工一道,经过两年的团结奋战,1953年汛前达到了拦洪标准。同年8月,永定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流量达3700秒立方米,超过下游河道2500秒立方米的安全泄量,水库及时发挥了拦洪作用,经水库调蓄后下泄流量仅为830秒立方米。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为建设水利工程积累了经验,并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设人才。1959年又将洪峰流量2499秒立方米削减为102秒立方米,大大减轻了下游的洪水灾害。至1984年统计,共计减少淹地约六百万亩,并有效地保护了京津二市的防洪安全。1955—1987年,向下游供水达三百七十多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还为水力发电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