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06年女师初建校时称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后称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我们入学时称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师范班和中学班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中部。
学校坐落在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天纬路口,整个校舍分东西两大部分,学院师生走东大门,迎面是一栋办公楼,东院正中是学院的课室大楼,东边是体育馆,西边是图书馆,体育馆东侧靠北是饭厅兼礼堂,靠南是学院同学宿舍。师中部师生走西大门,进门跨过设有花坛的小院有一排小楼,楼上四间教室,楼下是办公室,一进门左边是训育课。训育员华乃文先生终年于每日清晨站在窗前,检查进校走读生的学生证。对面是教务课,庶务课和出版课。小楼后面是一个青砖墁地的大院,是师中部同学上体育课(以后在大经路对面开辟一个土地操场)和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1916年添置的游木设在大院的西北角上,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器械。北面是座木结构的工字楼,是各种专业教室和实验室的所在,靠南边楼下是物理教室和化学实验室,楼上是生物教室和实验室,北面是史地教室和美术教室,楼下中间是缝纫室。各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都有该科所用的教具、仪器和挂图,教学使用非常方便,同学们上课一天要换几个教室,也可作为课间活动吧。工字楼后又有一排教学楼,往东有个小卖部,卖简单的日用品、学习用品和小食品。再往东是音乐教室,音乐教室旁和图书馆前共有练琴室十多间,内设钢琴和风琴,供同学们练习使用。校舍的最西边是师中部同学的宿舍。校舍不算大,但教学设备比较齐全,学习条件较好,校园内种植的芙蓉树和海棠树等,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小花,春夏之际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女师学院院长齐壁亭兼掌师中部,由于两面的工作较忙,平时和同学接触不多,只是在大的集会上给同学讲讲话。主任杨益刚师是女师的元老了,他实际负责师中部的全面工作。学校下设教务科、训育科和庶务科,这三科的主任都是教师出身,也都兼过课。教务主任张经甫教过数学课,负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经常在教室外巡视,查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晚上住校生上自习,是张主任挨教室点名,他拿着大点名册叫名字,从眼镜上面看看答到的同学,因而对所有住校生的名字都叫得出来。他长得高高的、胖胖的、留着几根稀疏的胡须,同学们称别号为“张老虎”。训育科主任丁佩卿教过地理课,对工作极为负责,但脑中封建意识较深,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多,对学生的外表装束则要求甚严,都不能超越他头脑中女学生模式半点,如头发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不穿校服(深、浅色蓝大褂)不行,袜子不过膝不行等。同学们很怕他,远远看他来了,就改变方向躲过去。因他长得又高又瘦,头尖尖的,同学们冠以“猴儿丁”绰号。现在想起来,他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的。庶务主任李升桥原为生物教师,是位很能干的先生,教学设备、环境卫生、师生伙食、学校基建都由他一人负责,管理得井井有条。
河北女师以培养河北省各县和天津市的小学教师为目标,河北省和天津市籍的师范生食宿都是公费,毕业后由教育局统一分配工作,如想升入高等院校需先在小学任教二年后才得报考。外省和中学部的同学要自费,但毕业后升学不受限制。由于师范生是公费,每年报考的人很多,但只招收两个班(不足一百人),考取率约达百分之十,机会是难得的,因而入学后大多能努力学习。师范班要学习六年,毕业后分配在完全小学任教。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又办了幼儿师范班和乡村师范班,学习三年毕业后分配到幼儿园工作或到农村教初小。我们入学时,学校最高的班级是二十五学级,到二十八学级都是到高三时根据学生条件分编为文、理、艺三班,学习上各有侧重,以便发扬特长,以后分别担任各门课程,到二十九学级以后就不分科了,而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毕业后成为多面手的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