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70年6月,我市医务人员到六省、区安家落户已经有半年的时间,6月26日是毛主席“626”指示发表五周年,市卫生局革委会向六省、区卫生厅、局发出邀请函,请他们推荐有突出事迹的我市下放医务人员代表来天津介绍经验和传经送宝,先后共来了8人,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召开了座谈会,并请其原单位领导参加,会上这8位代表都畅谈了到边疆基层安家落户的心得体会。会后请他们分别到原单位和准备动员去内蒙古西四盟安家落户任务单位介绍个人下去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和收获、经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70年期间,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先后组织“天津市医务人员安家落户慰问组”赴东三省三个盟一个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三个专区,内蒙古西四盟等地区卫生主要部门和天津医务人员下放安家落户的医疗点上进行慰问,同时了解在工作、生活、家庭安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落户省、区、地区(盟)、县(旗)、公社各级领导进行反映、研究,对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争取尽早地给以解决。
1971年新年、春节期间,市卫生局革委会向我市到边疆基层安家落户人员每人发了一封慰问信,以后又从新华书店购买了4300本吴宗璘教授主编的《赤脚医生手册》寄送给我市到边疆基层安家落户的医务人员。
1971年1月底,天津市革委会召开“下乡人员代表会议”,这次会议市革委会对医务人员下乡安家落户的工作极为重视,对下乡医务人员、家属、家长、地区代表、下放单位都分配了一定的名额,总名额为70名,其中仅下乡医务人员代表即达32人。代表吃住和分组讨论在解放路天津饭店一店。大会报告和大会发言在第一工人文化宫,会议共开了一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市革委会领导都作了报告。大会发言分配给医务人员二人。下放广西桂林地区的我市第二中心医院原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屈鸿翰和下放吉林哲里木盟的我市干部疗养院护士王桂珍在大会上发言,王桂珍的发言题目是《下乡为群众服务与个人思想爬坡前进》。屈鸿翰的发言题目是《农村需要我们》。他们的发言受到大会代表的赞扬,尤其是当屈鸿翰发言说“我原是第二中心医院的副院长,到广西农村为群众治病,有时就背着个小药箱到农民家中。广西蛇多,开始时心里紧张,后来当地群众给我一个小竹竿,走在田间小路上不时用竹竿打一打路边的草,这就是叫做打草惊蛇呀,就连这一点都要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引起大家热烈掌声。大会后下乡医务人员代表分小组就个人下放以后的心得体会经验分别进行了交流。
与此同时,做应走未走人员的思想和善后工作。1970年8月31日统计,应走未走医务人员178人(不含落户地区未定人员75人,下同),其中医生65人,护理90人,其他技术23人,加上行政人员未走9人共计187人,后经各单位反复动员,到1971年4月又走了107人,到1971年5月18日,还有应走未走人员80人,其中医生24人,护理44人,其他技术人员8人,行政人员4人。这80人中,属于市属医疗单位(含血研所、公安医院)37人,市内六个区属医疗单位43人。对这些未走人员情况做了研究分析确属实际问题的帮助给以解决。比如个别人要求调换落户地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大夫李xx,是广东人,该院落户地区是宁夏,其爱人吴xx是血研所大夫,该所将全迁四川简阳。李xx要求去广西落户,医院未批准而一直未走,最后医院领导同意他去广西,经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与广西卫生厅联系安排其夫妻二人到柳州落户,很受当地欢迎,本人较为满意。市卫生局革委会对应走未走人员最后经过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各单位已经批准公布但下放落户地区未定接收的75人,不是本人原因,由原单位恢复其工作;(2)本人和随迁职工有严重疾病和随迁职工是集体所有制待遇或临时工,落户地区不能安置工作等属于实际问题而未走的65人分别给以安置。其中,安置在本系统27人,郊区医疗单位25人,小三线11人,外地外系统2人:(3)没有任何原因而未走的,经反复动员就是不走的由原单位按自动离职或除名处理。
做好落户人员来信来访善后工作。到1971年5月18日统计,落户人员本人和随迁职工、家属个人或全家返津来访114户222人,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均负责与落户地区联系解决,经过工作返回49户108人,还有65户114人。以后来信来访逐步增多,到1971年12月28日统计先后收到来信反映问题210件,来访人员达到208人。
据统计返津来访208人的主要原因是:本人和随迁职工身体有病不适应当地生活的81人,随迁职工工作安置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20人,有工资福利问题11人,随迁人员要求返津上户口16人,生活有困难36人,其他44人。此外,还有由落户地区某个别单位自行退回19户47人。对上述来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经与落户地区联系,有的是思想问题,有的确是实际问题,比如随迁职工个别特殊专业安置问题,落户地区无法解决的,报市革委会政治部批准调回原单位安置。有些随迁家属的特殊问题,报市公安局户口办公室批准落户。属于落户地区应该解决的问题动员来访人员回去由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与落户地区联系争取问题得以解决。
做好特殊事项的善后工作。河东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卫生技术七级大夫马某是分配到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安家落户的,但一直没去。1971年一天,不知何原因在广西南宁一家旅店自杀身亡。当地公安部门从其衣袋里看到有天津市卫生局工作证(市卫生局所属单位都是卫生局工作证)即给天津市卫生局革委会来电要求马上派人去处理。经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与河东医院联系,该院认为其人事工资、户口粮食关系已转到黑龙江落户地区,不属于该院职工了。经与黑龙江省落户地区联系他们认为人事工资关系等虽然转来,但本人从未报到,不算他们职工。后来还是河东医院顾全大局派人保干部两人到广西南宁配合当地警方处理了善后工作。另外我市公安医院下放到四川渡口市落户人员归国华侨大夫谢某,因本人在“文革”清队审干中,可能受过审查还有遗留问题,可能思想还没有搞通。一天突然在落户单位宿舍中自杀身亡。因为其本人是华侨,考虑其影响,市卫生局革委会除向四川渡口市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外,并向市革委会写了报告。当时市革委会召集市卫生局、民政局、公安医院有关领导开会,会上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作了情况汇报。会上确定:由市卫生局革委会“626”办公室向卫生部汇报请其转报国家侨委由侨委促请四川处理好此事;由公安医院派人做好其在津家属工作;由民政局每月发给其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抚恤费给予照顾。
安家落户人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各落户地区领导上的关注,从1973年起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给以解决。比如,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将三个落户点上的原河东医院内科主任王景萱、外科戴仪,传染病院院长师绣璋组成专家医疗组,负责全旗医疗单位疑难重症的会诊、讲学等任务。有的对有专业技术的医务人员和随迁职工从公社调往县(旗)和地区进行安置。尤其是天津医学院通过组织批准从宁夏将张天惠等10名医务技术专家调回本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市卫生局革委会副主任蔡公琪曾去广西进行联系,希望将因当地不好安置的有特殊专业人员调回天津。在黑龙江省呼盟布特哈旗落户的我市原传染病院院长师绣璋通过中央有关部门批准调任北京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等情况。所有这些更加促进各落户地区对落户人员做好安置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广西把有一定职称的技术人员调往专区、自治区的医学院、人民医院、南溪山医院、桂林医专及大型工厂单位工作。南开医院原放射科主任李定邦从基层调任广西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后,先后为全自治区医疗单位培训放射科技术人员几百人。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袁佳琴下放宁夏被选为宁夏自治区人民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并任宁夏医学院副院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