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品牌做到百姓心上
从为一个个患者治病疗疾的临床医生,到以人群的视角去开展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再到能够统揽全局,从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运作,去协助政府科学决策,这是王撷秀的人生三部曲。
天资聪颖的王撷秀是家中4个孩子中的老大。一直梦想做居里夫人的她在学生时代便显现了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性格,学习成绩一路领先。
1968年,王撷秀从天津医学院临床系毕业,1970年分配到吉林通化市结核病防治院做临床医生。1977年春天,新中国结核病控制的主要奠基人阚冠卿教授来到长春,作了题为“结核病控制新理论”的学术报告。听了阚教授的学术报告,王撷秀豁然开朗。她对新知识、新理论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她立志报考阚教授的研究生。1979年,她如愿以偿,成为建国后结核病控制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
1982年底,王撷秀满怀一腔热血回到了天津,开始了结核病防治的实践。当时,天津18个区县的结核病防治大多数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王撷秀没有犹豫退缩。她和同事们跑遍了全市18个区县,坐在危重结核病人的炕沿了解他们的病况和困难。
80年代,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人们把结核病看作“瘟神”,结核病人受到歧视,而她在公社卫生院,一住就是3个月。烧饼夹盐面,用水车推水,洗脸都不敢多用水,住的更为简陋,她们用砖头做涂片架,蹲在地上染痰涂片,为的是第一时间得出检测的结果。在防护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他们轮流为近六万名农民进行了胸部X线普查。临别时一位老大娘拉着她的手说:“我们舍不得你走啊,你是我们的大恩人。”
她深知,公共卫生离开政府支持寸步难行。她利用机会,抓紧时间,“开发领导”,唤起各级领导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她的公关能力和执著,在天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她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专家技术策划——行政领导推动——机构组织实施——社会人群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模式,引起全国同行的共鸣。该论文获得了中国防痨协会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王撷秀在结核病控制咨询会现场。
初尝公共卫生攻略成果的王撷秀又把眼光投向高远。为了建立一个广泛参与的有效结核病防治网络,她潜心研究,把国际先进的结核病控制技术与我国,特别是天津市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独创了《结核病控制工作模式》、《把结核病控制纳入初级卫生保健的模式》和六大技术体系,即“分散报告、集中确诊”发现传染源;全监化疗的组织落实;卡介苗接种全过程质量监测;痰结核菌涂片质量控制;中心登记—监测结核病控制微机管理网络;结核病控制技术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反馈等。这些模式和技术体系被认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突破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推荐。
1999年8月,王撷秀被任命为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主任。她一上任就面临着卫生监督、卫生防病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这项改革,天津起步较早,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极具挑战性。面对紧迫的形势和压力,王撷秀没有退缩,她以改革者的勇气、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带领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职工,仅用1年时间完成了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任务,创出了“天津模式”。她明确地将防病中心的职责,定位于重在“防病”。王撷秀致力于建立一套现代科学高效安全的疾病控制防治体系,她从进入防病中心的那一天起就提出要切实转变观念,将工作模式由执法转变为技术服务,她及时调整了防病中心业务范围和职能,拓宽了服务渠道,适应了社会需求,使防病中心在临床、监督、预防三大体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她还将市、区卫生防病工作一体化通盘运作,及时沟通,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培训指导。她不仅注重体制的改革,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人才战略”的口号,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争取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目前他们已经成为天津市防病中心各学科的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同时,她还整合了原有小而弱的同类实验室,最大程度上优化实验检测资源,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专家组最严格、最全面、最细致的现场评审,以成绩最好,认可项目最多,成为继广东、上海之后第三个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省级卫生防病机构。
1999年她到任的第五天,就遇到了天津感染性腹泻区域性暴发流行,当时正值举世瞩目的世体赛在天津举行,疫情如不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取消天津的举办地资格,这将在国际上造成严重的影响。她深入民工工地、农村小巷,亲自下井查传染源头,她带领一班人仅用两周时间就控制了这次疫情。但是这个事件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为提高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她提出将防病工作的关口前移,力争早抓、狠抓、抓准,通过抓基础工作加强对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传染病诊断和控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范性文件,规范了传染病报告程序,提高了报告水平。她在推行非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的同时,坚决抑制了只追求卖苗获利不顾及疾病流行的不良倾向,把控制甲肝的目标与推行甲肝疫苗接种统一起来,在控制天津甲肝流行方面起了明显作用。天津甲肝发病率由1999年的7.71/10万下降到2000年的3.17/10万。
2000年12月,她在全国率先倡导并经市卫生局支持组建了“天津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这是全国的第一个“应急中心”。她从专业的视角敏锐意识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当前CDC面临的最大问题。应急处理中心成立后,有效地提高了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饮水污染等应急事件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检验能力和处理水平。几年来,她亲自指挥及时地处理了集体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毒鼠强事件、白色粉末事件等百余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她都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每个现场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在王撷秀的带领下,卫生防病中心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具备了竞争的实力。以前是人家不让去监测,更提不上收费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人家点名只让防病中心来监测,工作比以前好干多了。王撷秀的名字也同卫生防病中心融为了一体,家喻户晓。天津卫生防病中心的名气大了,人气旺了,员工们更加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