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年09月26日
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七七事变后,在日军占领下,裕容龄和唐宝潮都不再担任官职,赋闲在家。“珍珠港”事件后,许多西方国家的领事馆也调离了北平,裕容龄失业了。这时她已年近六十岁,不得不再一次在北京饭店教授舞蹈,不过这一次不是为了公益事业,而是为了谋生。但是当时国难当头,来学舞蹈的人并不多,她日子过得很清苦。在此期间裕容龄在国外的养女王女士经常给裕容龄夫妇寄钱回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外国大使馆的老朋友又回到了北京,为生活所迫,裕容龄又开始到许多使馆去教授汉语,日程排得满满的。但这时裕容龄已年近七十岁,体力渐衰,到1951年不得不逐渐辞去授课工作,在家做些资料整理和翻译工作。
这时裕容龄在报纸上看到章士钊出任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回想起在北洋政府时期,章士钊任教育总长时,曾经认识,就写信给章士钊提出夫妇二人的就业问题,以及想从事写作的愿望。1955年1月,裕容龄和唐宝潮夫妇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章士钊希望裕容龄把他知道的宫廷生活写成文史资料。裕容龄夫妻非常感动,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己的晚年生活总算有了依靠。
1957年75岁的裕容龄,写出了《清宫琐记》,分五期刊登在期刊《新观察》上,全文包括照片共十三页半,约三万字。裕容龄的其他著作还有英文版和法文版的《香妃传》电影稿等。唐宝潮于1958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唐宝潮去世后,裕容龄每天吃饭时总是自己坐在侧座,在正座放上碗筷,表示对夫君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