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枪干什么?”
2025年09月26日
“要枪干什么?”
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终于到了目的地,33团地处三江平原东部的虎林县,北靠完达山,是在东北农垦局所属的八五四农场基础上组建的。我和6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13连,颇有些失望的是,没有想象中整齐的营房,也没有电灯,连个枪的影子也没见。加上想家,有的同学就哭了。连里的老职工和先期来到连队的北京、上海知青来看望我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才知这里原本就是农场的生产队,主要任务就是种地,离国境线还有百十里远。“你们要枪干什么?”老职工都觉得好笑。但当珍宝岛战役后,团里的武装连确实配备了武器。经他们介绍,我们才知道我们连队的条件在当时算比较好的,离团部仅六七公里路,紧靠铁路,从牡丹江开往边陲小镇东方红的火车每天从连队旁驶过,宿舍大部是新盖的砖房,有两口深水井,水质特好,甜甜的,比起分在新建连队的同学住帐篷、喝甸子里的苦水,我们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吃饭有食堂,每月12元伙食费,标准是每人是45斤粮食,半斤油,食堂的饭虽说单调些,主食基本是馒头,随便吃,菜很少,经常是用油炸黄豆来代替。连里养着奶牛,牛奶只卖5分钱一斤。我们这些本来也是吃过苦的孩子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况且每月有32元的工资,这收入在当时不算低了。记得第一个月拿到工资,大家非常兴奋,纷纷跑到小卖部给家里买东西。我也给家里每人买了一双尼龙袜,又买了一斤毛线,记得是让给家里经常出差的父亲织件毛背心。
连队原有几十名老职工,一大半是1956年转业来农场的老铁道兵和1958年的一批复转官兵,原籍有湖北、湖南、江苏、广东、广西、山东等省份的,还有一些是陆续从各地支边、投亲来的。1968年以后,又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鸡西、齐齐哈尔的知青陆续来到连队,说起话来南腔北调,真正是来自“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