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挡火焰
去过北大荒的人都有过救火的经历。秋后到处是落叶和枯草,一颗火星就会引起燎原大火,特别是当地都有烧荒的习惯,即秋后把地里的秸秆烧成灰做肥料,名曰秸秆还田,确是肥田的好办法。我曾多次参加烧荒,成堆的麦秸、豆秸被点着后,火苗冲起几十米高,场面极壮观,但一不小心,火就会蔓延到周围的林子里,引起山火。记得一年春天紧靠国境线的一个团失了山火。听说山那边就是苏联,烧过去影响就大了,我们急忙带上铁锹、扫把等灭火工具坐拖拉机奔赴火场,记得走了很远的路,终于看到了远处浓烟滚滚。在车上,带队的连长把在场的人临时分了组,由有扑火经验的老职工负责,并嘱咐知青,救火时一定避开火头,当火烧过来时,赶紧趴下,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烧着了,火头过去后,就地一滚,即可扑灭。我们当时很不以为然,这种说法可是有悖于当时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迎着火头上,用身体挡住火焰”的口号的。
终于靠近了火场,我永远忘不了那被烈火炙烤的感觉,特别是一阵阵火头借着风势扑过来时,形成十几米高的“火墙”,浓烟呛得人几乎窒息,人像是被火烤透了,连五脏六腑都是火烧火燎的。这时听到有人高喊“用身体挡住火焰”,就向火墙扑去,我们也跟着扑了上去。这时,我们这组带队的老职工于熙海急了,大喊“趴下”一边按倒了向前冲的我和同行的小宁,我趴在地上,只觉得后背一阵灼热,棉袄着了,火墙滚过,周围人帮我扑灭了身上的火,事后才发现头发也烧焦了。火头过后,老于带我们先在周围烧出一圈防火带,然后用扫把,铁锹将防火带内的火扑灭,这样避免了周围火势向自己蔓延,可以有条不紊地分块扑灭。那次救火中伤亡很重,牺牲和重伤的大多是知青。现在想起来那时是没有经验,不懂得燃烧的火焰耗尽了氧气,形成火场中严重缺氧,而人站立着迎着火头的位置是最危险的,人会很快因窒息昏迷被火烧伤,如果都能像我们连长那样组织得当,不硬打硬拼会减少很多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