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

少小离家

1968年秋季,黑龙江建设兵团来天津招收知青,在动员会上,来人描述了兵团美好的蓝图,更吸引我的是,说是部队编制,“一手拿镐,一手拿枪”,那时我们很多人受电影《军垦战歌》的影响,早就向往建设兵团的生活,大家都很兴奋,可惜只招收毕业班的。看着学兄学姐们都踊跃报名,我们挺羡慕的。记得很清楚,10月7日是他们出发的日子,到了3日一早忽然有消息传来,说是兵团这一批没有招满名额,可以补收一部分低年级的,我来不及回家商量,就和班里几位同学一起报了名,当天就被批准,并被告知与学兄学姐们按原定日期出发。我们只有3天的准备时间,当时在水利部门工作的父亲正在广东出差,一时联系不上,母亲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当得知我自作主张报名去兵团并已被批准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只是默默地帮我准备行装。因当时母亲身体不好,两个妹妹尚年幼,说好了她们不去送站。记得7日早上和母亲告别,她没有像别的做母亲的那样流泪,也没有送出门,对此我的同学和邻居都很佩服,认为母亲非常坚强,我也认为这是母亲的性格使然。二十多年后,当我的女儿离家到南京上大学的时候,自己心中那种牵挂顿时使我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心境,毕竟那时我只有十六岁!我直至今天都不忍去想象那天我离家后母亲把自己关在屋里的情景,况且我们乘坐的火车要从我家门前经过,在我家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火车的车窗,能看到在路旁送行的人群,真不知母亲是怎样承受这一切的。

那天班主任孙桂兰老师一直送我们上了车,我至今记得她那瘦小的身躯被站台上的人拥来挤去,艰难地凑到车窗前,将两大兜水果递到我的手里,我和同学都被感动了,在那经济困难的年代,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几十年过去,我和同学一直念念不忘这件事。遗憾的是由于孙老师工作调动,后来就失去了联系,我曾多方打听但一直没能联系上。现在她应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愿她健康幸福度过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