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舞蹈活动

回国后的舞蹈活动

1903年裕容龄回国。进宫后,西太后知道她学过西方舞蹈,就让她表演给自己看,并在宫里研究舞蹈。裕容龄把在宫里看到的中国戏剧舞蹈、秧歌舞蹈和高跷舞蹈与西方的芭蕾舞结合起来,根据西太后的爱好,自编了《如意舞》、《菩萨舞》、《荷花仙子舞》、《扇子舞》等节目。

1904年,日俄战争之初,慈禧忧心忡忡,心中烦闷。大太监总管李莲英为了给西太后解闷,想出了让裕容龄表演舞蹈的点子,旧历五月初三,端午节前夕,在颐和园乐寿堂的院子里搭起舞台,除了由宫里太监组成的中乐队以外,还从天津小站调来了袁世凯的西式军乐队。观看演出的,除了宫里的西太后、光绪皇帝、皇后和妃嫔以外,还有各王府的福晋和格格等女眷。裕容龄共表演了《西班牙舞》、《中国如意舞》和《希腊古典舞》等三个舞蹈。这次演出轰动了整个宫廷,西太后很满意。

20世纪20年代,北京饭店是北京上层社会的重要社交场所,已经开始跳起双人舞,那时喜欢跳舞的人有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末代皇弟溥杰、北洋政府内阁总理朱启钤的三个女儿等人。裕容龄注意到这是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好机会,就提出在北京饭店大厅教授交际舞,门票收入捐给贫儿学校。教舞时,由夫君唐宝潮作舞伴,除了教授简单的三步舞、四步舞以外,还表演华尔兹舞和伦巴舞等舞种。当时很多人买票是来看跳舞的,只有少数人试跳。

这一时期,裕容龄还多次参加其他义演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裕容龄赋闲在家,曾到北京饭店以教舞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在北京相继成立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舞蹈学院等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王克芬研究员等人,为了研究清宫的舞蹈和中国近现代舞,于1961年6月2日专门访问了时年79岁的裕容龄,王克芬在《中国舞蹈发展史》(2003年增补修订本)中记述了裕容龄从事舞蹈活动的事迹,并附有裕容龄所赠的舞蹈照片,在书中称裕容龄为:“清末舞蹈家”,“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学习外国舞蹈的第一人”,“接受过现代舞鼻祖—一伊莎贝拉·邓肯亲传的惟一中国人”,“裕容龄在外国学的是日本舞、芭蕾舞和现代舞,但是回国后却洋为中用,创作表演了中国民族舞,对振兴中国舞蹈艺术做出了贡献”。另外,天津市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刘恒岳先生于2002年5月25、26日在天津舞蹈研究艺术中心,组织召开了纪念天津出生的舞蹈家裕容龄诞辰120周年的“裕容龄舞蹈艺术论坛”,并于6月11日在天津《今晚报》发表了纪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