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天津私营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解放初期天津私营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刘文智

1949年1月,天津回到人民的手中。为了管理好这样的大城市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中央根据天津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千方百计地发挥出它的能量,以保证革命胜利的成果,巩固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入城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迅速地、普遍地、反复地宣传保护工商业政策,号召复工复业,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把天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

众所周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在国民党的腐朽统治下,天津到解放前夕,整个国民经济已濒临全面崩溃,首先是极端的通货膨胀导致空前的物价暴涨;其次是物资紧缺,物价飞涨,造成市场上的各种投机活动异常嚣张;三是民族工商业大量倒闭破产,失业人口剧增;四是粮食投机之风盛行,民不聊生。就工商业来说,七七事变前,天津的工商业是比较发达的,轻纺工业中的纺织、面粉、烟草工业,重工业中的化学、机器制造、冶金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经过日军八年的残暴统治,情况发生了变化,民族工业有一千五百多家倒闭,到1948年,机电修配业由363户减为219户,倒闭39.7%;铸铁业由86户减少到47户,倒闭45.3%;烧碱业由70户减为20户,倒闭70%多。再看商业,在抗战前,天津已成为华北地区物资交流的中心和商品流通的枢纽,曾经发展到一百四十多个行业,但到了解放前夕,有三分之一的商店倒闭,有的行业只剩下几家在惨淡经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