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表演《救小鸡》 第三教时

配乐表演《救小鸡》 第三教时

一、活动目标

(1)在初步会用对话表演《救小鸡》,及会用声势、节奏乐为儿歌伴奏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用讨论、尝试探索的方法,发挥想像力,为救小鸡惊险的场面,及救小鸡的情景配器,初步会配乐表演。

(2)激发幼儿敢于表演的愿望,要求声音较响亮、语言较清楚。

(3)在活动过程中,萌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已会用对话表演救小鸡。

(2)已认识小乐器:圆舞板、小铃、铃鼓,会用声势、节奏乐为小鸡、小鸭、乌龟的儿歌伴奏。

(二)物质准备

小乐器。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动物真开心》

在小鸭、小鸡、小乌龟的音乐伴奏下,听到相应的音乐,扮演相应的小动物,边念小鸭(小鸡、乌龟)的儿歌,边欢快地走动。(小鸭用四分音符的节奏走路;小鸡用八分音符的节奏走路;乌龟用二分音符的节奏走路)。

“小动物们,我们听着音乐高兴地去玩了!”

(二)发声:《救小鸡》

同一教

(三)游戏:《救小鸡》

在复习巩固《救小鸡》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边复习边玩游戏。

1.扮小鸭

幼儿扮演小鸭:“鸭宝们”(哎)“我们去玩了,有一天,天气真好,一群小鸭摇摇摆摆地来到小河边,我们一起念小鸭的儿歌好吗?”(好!)引导幼儿一起复习小鸭的儿歌。“鸭宝宝们看到小河心里怎么样?”(开心)“我们一起跳到河里去玩吧!”

引导小鸭“嗵”一声跳进里游起水里边高兴地喊:“真开心——真开心——。”

“这时谁来了?”(小鸡)

2.扮小鸡

引导幼儿扮小鸡,一起边做小鸭的律动,边念小鸡的儿歌。“小鸡说什么?”引导幼儿复习小鸡的语言。

“小鸡跳进河里,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小鸡快要被水淹死了)“小鸡为什么快要被水淹死了?”(因小鸡不会游泳)

“小鸡立刻喊了什么?”引导幼儿复习小鸡呼救的语言与动作。

3.小鸭救小鸡

引导幼儿复习小鸭救小鸡的语言与动作:“小鸡呼救声被谁听到了(小鸭),小鸭飞快的游过去,边游边大声喊什么?”引导幼儿一起复习小鸭救小鸡的语言和动作,边一起用力拉小鸡往岸上游,边喊,小鸭拉动了小鸡吗?”(拉不动)“小鸭怎么办?”(又叫朋友),“怎么叫?”引导幼儿复习小鸭喊朋友救小鸡的语言。“这声音又被谁听见了?”(乌龟)

4.扮乌龟

引导幼儿复习乌龟的语言:“乌龟和小鸭是怎样救小鸡的?”多媒体出示救小鸡的画面(乌龟站在前面,小鸡抱住乌龟的腰,小鸭推着小鸡),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练习乌龟的语言。“小鸡被救上了岸说什么?”(谢谢小鸭子,谢谢小乌龟)

5.玩游戏

幼儿分成3部分,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和乌龟,在教师的提醒指导下,玩一遍《救小鸡》的游戏。

(四)新授

1.回忆故事顺序,复习儿歌

回忆故事顺序,出示相应的多媒体图片,边复习儿歌,启发幼儿用声势、动作做出,并用节奏乐敲出。

(1)“谁先出场?”(小鸭),“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为它配声势?”(拍手)“‘真高兴’可以用什么表示?”(两手在头上方来回摆动),“用什么小乐器伴奏?”(圆舞板)“小鸭跳到水里用什么伴奏?”(跺脚)“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轻轻的)“为什么?”(小鸭会游泳,跳下水是轻轻的)

1)教师出示图形谱启发幼儿看着图形谱边念儿歌,边做声势(一遍)。

2)启发幼儿看着图形谱,边念儿歌,边用节奏乐表现(一遍)。

(2)“谁又来了?”(小鸡)“我们边念儿歌可以做什么声势?”(拍手)“用什么小乐器伴奏?”(小铃)。“小鸡跳下河,想想用什么声势动作表示?”(跺脚)“是轻的还是重重的?”(重重的)“为什么?”(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跳下水声音是很重的)出示声势图形谱和节奏乐图形谱,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一遍)。

(3)“小鸡掉进河里,拼命喊,喊什么?”(救命啊!)“用什么声势动作表示?”(大声喊,用力跺脚)。启发幼儿看着声势谱,用力跺脚,大声喊表现(一遍)。

(4)“小鸡喊救命的声音,被谁听见了?”(小鸭子)“小鸭说什么?用什么声势动作表示?”(跺脚)“用什么小乐器?”(圆舞板)。出示声势图形谱,引导幼儿练习(一遍)。

(5)“小鸭救起小鸡了吗?”(没有)“它喊谁来帮忙?”(小乌龟)“小乌龟说了什么?”“我们来为他们加油好吗?”引导幼儿两脚踮起,双手上举招手喊(二遍)后边拍手边跺脚一起喊。

2.回忆故事情节,为情景配器

启发幼儿边看多媒体,边回忆故事情节,发挥想像力为惊险的场面,及救小鸡的紧张情景配器

(1)“想一想小鸭跳水‘嗵’的声音用什么乐器配器?”(用大鼓和吊钗),教师用大鼓、吊钗突然用二分音符的节奏敲出,问幼儿“听到这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刚才我看到你们都猛地缩脖子,有点紧张、害怕,觉得很惊险,对吗?”(对)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右手食指,模仿敲大鼓和敲吊钗的方法,按二分音符的节奏,嘴里喊出“嗵!”的声音,敲大鼓和吊钗。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上鸭子跳进水里后,水面的变化。“想一想鸭子跳进水里会有什么声音?(哗啦哗啦的声音)。教师在铝板琴上用打捶按二分音符的节奏连续向上乱奏“听听这声音像流水声吗?”(像)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右手食指,模仿刮奏的方法书空练习。之后出示节奏乐图形谱,引导幼儿每样乐器书空练习多次,教师配鼓、钗和铝板琴→教师带部分能力强的幼儿配鼓、钗和铝板琴。

(2)“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小鸡的儿歌用什么伴奏”(小铃)。“小鸡跳下水用什么乐器伴奏”(大鼓、吊钗)“小朋友想一想,比小鸭跳下水的声音敲得响还是轻?”(响)“为什么?”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小鸡不会游泳,跳到水里声音是重的、响的,所以大鼓、吊钗的声音要敲的很重、很响,告诉大家,快来救小鸡”启发幼儿用右手食指,用二分音符的节奏边大喊边模仿敲大鼓和吊钗。小鸡不会游泳,掉到水里后会怎样?(使劲乱蹬腿、乱游),教师在铝板琴上用四分音符的节奏从下向上连续刮奏,边喊,引导幼儿书空模仿。之后出示节奏乐图形谱,引导幼儿每样乐器书空练习多次,教师配敲鼓、钗和铝板琴→教师带能力强的幼儿配敲鼓、钗和铝板琴。

3.观看教师的示范表演

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幼儿放慢速度,断断续续为故事表演配乐(大鼓、吊钗、铝板琴由教师带能力强的幼儿配伴奏)。

4.为哑剧配语言,用节奏乐伴奏

观看教师哑剧表演《救小鸡》,启发幼儿为哑剧配语言,并用节奏乐配器。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哑剧表演吗?哑剧表演,就是只用动作表演,不说话,我们要一边用心看老师表演,为老师配语言、用节奏乐为他们伴奏好吗?”(好),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幼儿用语言,节奏乐进行配乐表演,由另一位教师带能力强的幼儿用铝板琴、大鼓、吊钗为《救小鸡》的惊险场面及紧张情景伴奏。表演后表演的“演员”向小朋友致谢:“谢谢,小朋友为我们配语言和节奏乐。”

幼儿:“不用谢,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五)结束

手拿小乐器,边唱《互相帮助真欢喜》的歌曲,边按节拍走出活动室。